歼10是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自主研制的战机,它的设计完全摆脱了之前一贯的歼7设计风格,让中国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技术道路。后来的升级证明了这个思路的成功,连歼20的技术框架也没有脱离这条道路。在歼10曝光之初,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增大机体,安装双发,变成一款重型战机。这样的设想其实中国并不是没有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歼11和歼20的出现终结了歼10双发版的发展。据网络上流传的消息,歼10双发改进型早在歼10还是原型机阶段时就有人提出了,当时的设计团队还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理论上来说,歼10本身的鸭翼设计能保证双发重型版的战机也能有优良的机动性,而且未来的改进潜力也更大。但是后来歼20的技术压力促使歼10双发版下马了,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了歼20的身上。为了保证歼20研制的顺利而下马歼10双发版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里有另一种可能性:歼10双发版和苏27以及歼11系列相比,哪个会更好?理论上说在中国通过歼10进行了一定技术积累之后,研制放大双发版的难度会更低一些,并且还能和歼10共用后勤系统,对后勤的压力更小。但是实际研制起来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机体放大改双发看上去简单,但其实面临很多技术难题。首先是放大机体会带来气动布局的变化,机身后半段的结构主体需要重新设计。而双发版一定是重型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设计重型机的机体结构设计的经验,强行上很可能会遇到一大堆问题。另外,单发改双发也不只是多塞个发动机这么简单。双发的控制系统需要大改,液压、发电、供油系统和油箱系统需要全部推倒重新设计,这会影响机体几乎所有系统的设计和整个机体结构的变动,研发量其实不比重新研发低。当年的中国在歼7基础上放大研发出歼8都遇到这么多问题,研制歼10的难度可想而知。然后最重要的是,歼10双发版的意义何在?改双发显然是为了增大机体变成重型机,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和当时已经引入的苏27、歼11系列产生冲突,而显然纸面上的方案不能与成熟的产品相竞争。据称当时的研究团队也已经考虑到了这点,所以并没有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太多资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