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前景 >> 中原期货投研周报棉花市大概率演变为横盘模
截至1月22日,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0万吨,同比增加12.2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30.1万吨;累计加工皮棉.3万吨,同比增加11.0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38.2万吨,其中新疆加工.9万吨;累计销售皮棉.1万吨,同比增加52.5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64.6万吨,其中新疆销售.0万吨。
期货仓单库存增加,新棉有效预报迅速增加。截至01月22日,郑商所棉花仓单数量(含有效预报)为张,折合74.4万吨棉花。
郑棉期货主力合约CF合约周线反弹,收回上周半数跌幅。周内交投区间--元/吨。截至01月22日,CF合约收盘收于元/吨,较上周上涨元/吨。截至01月22日,郑棉主力合约单边持仓51.5万手。
疫情仍未过去,行情仍然运行在系统性风险中,国内外疫情发展状态牵动市场价格,郑棉走势仍存较大变数。
期货操作:操作思路行情受到40日均线的支撑。操作建议可以考虑以40日均线为止损,延续多头思路对待。但仍需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企业集中补库将逐步减弱,对行情的多头支撑将逐步衰减,因此也同时建议将多头思路逐步转向横盘震荡思路。
一、行情回顾
年01月18日-年01月22日,郑棉期货主力合约CF合约周线反弹,收回上周半数跌幅。周内交投区间--元/吨。截至01月22日,CF合约收盘收于元/吨,较上周上涨元/吨。截至01月22日,郑棉主力合约单边持仓51.5万手。
现货价格:截止至年01月22日,新疆地区棉花现货价格元/吨。从季节性角度来分析,当前新疆地区棉花现货价格较近5年相比维持在较高水平。
期货仓单库存增加,新棉有效预报迅速增加。截至01月22日,郑商所棉花仓单数量(含有效预报)为张,折合74.4万吨棉花。
ICE2号棉花:据外电1月22日消息,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周五收跌逾1%,因受美元走高和获利了结所累。ICE3月期棉合约收跌1.10美分,结算价报每磅81.56美分,交易区间介于81.5-82.56美分。美国农业部周五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美国/年度陆地棉出口销售净增29.24万包,较之前一周减少10%,较前四周均值减少%。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净减2.23万包。美国/年度陆地棉出口净销售为3.95万包。当周,美国陆地棉出口装船32.24万包,较之前一周增加17%,较前四周均值均增加18%。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装船13.71万包。当周,美国/年度陆地棉新销售33.15万包;/年度陆地棉新销售3.95万包。截至1月21日,ICE可交割的2号期棉合约库存增加至71,包。
二、新疆:年棉花种植意向同比增加1.45%
1月,新疆发改委对全疆12个地(州、市)、32个调查县个调查户年农户种植意向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汇总,调查结果显示:粮食作物、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较上年减少。
一、基本情况:
年户均耕地面积较上年增加0.38亩;本年预计播种面积较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增加0.54亩。从比重上看,粮食作物和棉花依然是全疆的主要农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户均预计播种面积的41.29%,棉花占45.59%,油料作物占4.22%,糖料作物占2.13%,蔬菜、瓜果占3.79%,其他农作物占2.98%。从结构上看,受种植效益的影响,全疆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呈现“粮棉增加、油蔬减少”的态势。
二、各类农产品种植意向变化情况及原因
(一)粮食作物
年粮食作物预计户均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8.91%。
其中:小麦预计户均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0.72%;玉米预计增加16.94%;粳稻预计增加4.96%;其他谷物预计减少16.72%;薯类预计减少16.60%。
年部分小麦主产县受旱情影响较大而减产,并且人工成本、土地成本较上年有所提高,使得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降低,农民更愿意种植玉米、粳稻。种植玉米、粳稻多为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采收方便,近年来副产品价格较高,玉米、粳稻销路较广,收益较好。农户种植玉米、粳稻的积极性高,玉米、粳稻预计户均播种面积增加。
(二)油料作物
年油料作物预计户均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27.31%。其他油料作物预计户均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26.62%。
(三)棉花
年棉花预计户均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1.45%。棉花预计户均播种面积增加的原因:一是新疆继续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棉花种植户的基本收益能得到保障;二是种植户规范化种植积极性提高,生产投入保持了较高的标准;三是年棉花亩产增加,棉花收购价格比往年高,种植户对年棉花产量和收益有信心。
1、美棉出口周报:陆地棉签约量大增皮马棉签约量创年度新高
美国农业部周五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月14日当周止,美国/年度陆地棉出口销售净增29.24万包,较之前一周减少10%,较前四周均值减少%。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销售净减2.23万包。美国/年度陆地棉出口净销售为3.95万包。当周,美国陆地棉出口装船32.24万包,较之前一周增加17%,较前四周均值均增加18%。其中,对中国大陆出口装船13.71万包。当周,美国/年度陆地棉新销售33.15万包;/年度陆地棉新销售3.95万包。
2、巴西棉基差坚挺供应相当充裕
从青岛、张家港等地的棉花贸易企业的反馈来看,截至1月下旬前,保税、清关年度巴西棉的数量较11、12月份持续下降(部分棉企货源比较零散,批次、等级、品质的差异也比较大),但1/2月、3/5月、8/9月船期巴西棉的数量仍比较大;而一些大型国际棉商、进口企业销售重心转向年巴西棉,船期集中在年9/12月份,单品种预售数量普遍在-吨(基差报价参考ICE),M1-1/8基差集中在9-10美分/磅。整体看,年巴西棉出口、供货量受到新冠疫情、主产棉区降雨严重不足及玉米、大豆争地的影响并不突出。
江苏某国际棉商表示,目前港口巴西棉现货、远月船期年度皮棉仍以中高品质为主(纤维长度1-1/8及以上、强力28/29GPT);而美棉1/2月、3/6月船货虽然数量不少,但颜色级“五花八门”、纤维长度32-35的占比也较高,对棉纺织企业、中间商的需求“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而巴西棉对中国市场出口仍采取“精兵简政”(低品质低等级巴西棉对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及南美等国出口增长迅速)。从调查来看,虽然年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已逐步下发、年剩余配额也将集中使用(1%关税内配额及滑准关税加工贸易配额),但仍有一部分棉花贸易商保税巴西棉、印度棉报人民币价格(要求采购方自带1%配额清关)。
1月19-20日,青岛、江苏南通等地M1-1/8(强力28GPT)报价约-元/吨、M1-5/32(强力28/29GPT)报价-元/吨;而美棉清关现货31-/37(强力28GPT)的报价则上涨至-元/吨(一些棉企因库存低、品质和等级杂,报价低于市场价50-元/吨),巴西棉与美棉的价差维持在-元/吨。巴西棉基差保持高位企稳,国际棉商、大中型进口企业议价的空间仍不大。
3、1月22日:进口棉报价大幅上涨
因美国国会或将通过新一轮强力经济刺激计划提振期货市场,导致进口棉中国主港报价大幅上涨。1月21日,国际棉花价格指数(SM)92.08美分/磅,涨0.74美分/磅,折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元/吨(按1%关税计算,汇率按中国银行中间价计算,下同);国际棉花价格指数(M)90.39美分/磅,涨0.8美分/磅,折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元/吨。
当日主要品种价格如下:
SM1-1/8″级棉中,美国C/A棉的报价为93.22(美分/磅,下同),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09元/吨(按1%关税计算,下同)。
美国E/MOT棉的报价为94.20,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21元/吨。
澳棉报价为.86,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08元/吨。
巴西棉报价为95.40,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38元/吨。
乌兹别克斯坦棉报价为93.70,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15元/吨。
西非棉的报价为91.70,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89元/吨。
印度棉的报价为82.57,折人民币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10.71元/吨。
美国E/MOTM1-3/32″级棉的报价为92.48,折一般贸易港口提货价.99元/吨。
4、全球纱线库存空虚棉纱价格明显上涨
最近一周,随着ICE期货的上涨,各品种报价基差开始走弱,这可能与纺织厂需求受限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棉商比之前更乐意销售库存,以避免保证金的压力。目前,纱线市场的情况难下定论,近一个多月来全球纱线市场走强究竟是供应的问题还是需求的因素还不能确定。总的来看,经过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库存消耗和工厂停机减产,目前全球各国纱线库存紧张,新年以来很多国家的纱线价格已上涨10-15%。据国外机构的分析,疫苗注射引发零售和批发需求反弹,加上市场预期年二季度纱线交易趋于正常,让各国纱厂吃惊不小,因为此时纱线供应非常紧张,而受疫情限制工厂也难以重启停产的生产线。目前,终端需求还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疫情的影响已经被下游终端制造的供应紧张所放大。不过,虽然棉花种植到收获需要6个月,但纱线生产并不需要这么久。随着各国开始加快采购,纱线库存增加也不需要很长时间。
三、国内棉花供应分析
1、新疆棉轮入动态
(1)第八周新疆棉轮入竞买最高限价(1月18日-22日)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公告(年第2号)对中央储备棉轮入竞买最高限价的计算公式,第八周(1月18日-22日)新疆棉轮入竞买最高限价为元/吨(折标准级B),较上一周上涨12元/吨。
(2)内外棉价差跟踪(1月21日)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年第2号)规定,轮入期间,当国内棉花价格连续3个工作日高于国际棉花价格(按1%关税)元/吨时,于第4个工作日起暂停轮入交易;当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价差回落到元/吨以内时,于回落后第一个工作日重新启动轮入交易。
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年第2号):内外棉价差=国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国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其中,国际市场棉花现货价格指数=考特鲁克A指数(折美元/吨)×汇率×(1+关税1%)×(1+增值税9%)。
1月21日,内外棉价差为元/吨,不符合轮入交易规定。
(3)关于暂停新疆棉轮入挂牌交易的公告
各交储企业:根据《年度新疆棉轮入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年11月26日至30日,内外棉价差已连续三个工作日超过元/吨,12月1日开始暂停新疆棉轮入挂牌交易。在轮入期间,当内外棉价差回落到元/吨以内时,回落后第一个工作日重新启动挂牌交易。
2、全国新棉加工超过万吨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4省区46县市户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年1月22日,全国新棉采摘基本结束;全国交售率为99.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新疆交售基本结束。
另据对60家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的调查,截至1月22日,全国加工率为98.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新疆加工99.6%;全国销售率为56.0%,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均值提高7.9个百分点,其中新疆销售54.8%。
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0万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年11月份预测)测算,截至1月22日,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0万吨,同比增加12.2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30.1万吨;累计加工皮棉.3万吨,同比增加11.0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38.2万吨,其中新疆加工.9万吨;累计销售皮棉.1万吨,同比增加52.5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增加64.6万吨,其中新疆销售.0万吨。
3、棉副行情:棉籽一路高歌合同出现违约
近日,北疆地区持续晴好天气,最高气温-2摄氏度,最低气温-10摄氏度,气温回升对企业加工有利。目前,北疆籽棉加工已结束,部分短绒加工厂仍在继续加工,短绒日加工量由原先的16吨恢复到吨左右,加工的棉短绒及光棉籽快出快销,价格随行就市,多以现金结算为主。
棉籽;近半月以来,北疆毛棉籽价格高涨,造成棉籽收购企业以及中间商存籽惜售,价格上涨前签出的销售合同因棉籽涨价而违约。截至目前,北疆地区毛棉籽销售价格在2.54元/公斤,较上周上涨了0.04元/公斤。光棉籽涨幅跟不上毛棉籽的涨幅,主要原因一是棉籽价格上涨太快,油厂成本增加利润萎缩,为规避风险油厂随需随买采购光籽;二是因疫情防控,运内车辆价格上涨。截至20日,北疆光棉籽报价在2.46元/公斤,较上周上涨0.02元/公斤。
棉油:棉籽价格居高不下支撑棉油行情,但上周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冲高回落,导致下游采购热情下降,抑制了棉油上涨。截至20日,北疆棉油价格在7元/吨,报价涨幅不大,上涨了元/吨,
棉粕:棉籽价格处在高位,支撑棉粕行情,上周豆粕期货价格冲高后回落,油厂纷纷提高了棉粕价格。截至20日,北疆棉粕报价在-元/吨,较上周报价上涨了元/吨。
棉短绒:春节假期临近,内地棉短绒经销商陆续返乡,抑制短绒行情,短绒加工厂也急于回笼资金,随加工随销售。截至20日,北疆的短绒报价依旧维持在3元/吨。
4、疫情防控严格出疆发运量下降
据奎屯、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棉花监管仓库反馈,1月中旬以来汽运出库量持续小幅下滑(南疆手摘棉表现比较突出),但公路运输费企稳反弹,一些热点流向的运费半个月来上调超过50元/吨。目前,新疆棉铁路发运基本平稳,受春运、能源等物资运输的影响有限。
湖北某棉花贸易商表示,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出现散发式增长(各地防控不同程度升级)、加上疆内大部分棉区遭遇降温降雪大风天气和汽运费不断上调等压力,新疆棉“公转铁”的现象增加,导致铁路发运压力增大,一些贸易公司车皮代办费及其它费用也水涨船高,抑制了疆内棉花加工企业、贸易商向内地消费区及郑棉交割库移仓的积极性。
为什么公路运费连续上涨反而新疆棉移库量有所下滑呢?业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新疆棉货运的要求较前期愈发严格。几家疆内物流公司、个体运输人员反映,货车司机需要有效期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和行程码,一些运距长、装卸不方便的运输合同根本不敢接(一旦过了有效期,大概率会被隔离);
二是油价连续上调及寒潮天气等使新疆棉公路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轧花厂、棉花贸易商接受有困难;
三是出于对疫情发散及临近春节等多因素考虑,不仅疆内车辆春节前出疆的意愿不强,而且一些内地“回程车”也提前返回,导致公路运力明显下降;
四是从节气、消费惯例来看,进入2月份以后絮棉(民用棉)需求不断回落,重庆、河南、浙江等地的絮棉客户1、2月份采购比较少,重点消化库存、回笼资金。
5、国际采购转向加快印巴纱厂受益不浅
据国外媒体分析,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服装采购从中国转向其他国家的行动可能会进一步加速。去年12月,一系列美国品牌和服装连锁店已经宣布自愿禁止新疆棉花产品。加拿大和英国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行动,而欧盟,尤其是德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美国针对新疆棉的禁令不仅将进一步抑制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而且还将影响从亚洲所有低成本国家的进口,这些国家严重依赖中国的纺织品供应,特别是面料。柬埔寨、缅甸、越南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因为美国海关可以跟踪新疆棉花的产品。
相比之下,美国的禁令将有利于南亚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目前南亚棉花和纱线的价格持续上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纺纱厂也将受益于中国纱线进口的增长,因为服装生产商必须证明原料并非来自新疆。
最终,美国限制新疆棉将刺激越南对美国和巴西棉花的需求,越南纱厂将向中国出口更多的美国或巴西棉花制成的纱线。
四、哪些因素制约纺企采购棉花
郑棉CF合约持续在1-元/吨厢体内盘整,现货基差也随之企稳(包含点价、挂单基差),整个棉市多空力量处于僵持状态。
山东、河南等地涉棉企业普遍认为,临近春节,多数中小纱厂已不再排单,抓紧2月中旬前交货、回笼资金,加之广东、江浙等地轻纺市场预计2月5日前歇业(中间商暂停囤纱囤布),因此短期郑棉走势或“上有顶,下有底”,二次突破前高元/吨的概率不大。
从新疆棉现货市场来看,除贸易商、期现公司仍积极基差报价销售外,疆内轧花厂在郑棉主力合约元/吨以下出货热情不高,除“一口价”有些成交外,高等级高升水皮棉基差报价表现不理想。
目前哪些因素影响、制约棉纺织厂、中间商大量采购中高品质棉花补库呢?
一是新冠疫情不仅在欧美、韩日等国再次失控,我国部分地区也呈散发、增长趋势,纺服企业及消费终端对年上半年接单、交付的担忧持续升温;
二是12月份以来,棉纱价格大幅上涨,但坯布、面料、服装价格上涨传递并不顺畅,压力或在二季度显现;
三是业内担心随年10-12月份纺服内外销市场“报复性”回暖导致全球消费能力透支,再叠加年上半年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春节后棉纱、坯布、面料等需求或阶段性振荡降温;
四是随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国疫情得到控制,生产、运输、出口、贸易等持续恢复,欧美、日本等国纺服品牌、零售商订单正加速从中国流出;而中国棉纱、坯布等进口却在高位企稳。据海关统计,年我国累计进口棉纱万吨,同比减少2.7%;但年9-12月份共进口棉纱70万吨,同比增长11.1%,因此国产纱处境比较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