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前景 >> 靠天吃饭券商究竟是怎么赚钱的百话财经
指数基金适合长期定投,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投入一笔钱。
所以千万不要一把梭哈,记得给自己留子弹呀。
支付宝里的基金都可以10元起投,门槛很低,没必要一次买很多。
而且更忌讳的是,看到跌了就赶紧撤出。
遇见跌了不要慌,下跌是便宜买入、摊薄成本的好时机,别急着撤。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分散配置。
把钱押在一只基金上,肯定不如分散配置多只基金来得保险。
所以接下来几天,元宝再分享几只好基,留给大家分散配置。
今天我要分享的这只是:券商行业指数基金。
券商行业是元宝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行业了。
券商,说白了就是证券公司。一般人理解起来,就是炒股的地方。
但是这么理解太绝对,也太片面了。
券商行业其实有四根“定海神针”,也就是四大支柱业务:
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资管业务。
乍一听名字,好高大上哦。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第一个,经纪业务,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收手续费。
我们在券商平台买卖股票、基金、可转债等等,都要扣除手续费,专业一点的说法叫“佣金”。
大家交的佣金,就是券商的盈利。
可别看每次交易佣金只有三块五块的,好像没多少油水。
其实,投资者数量庞大,积少成多,这笔收入相当可观。好多证券公司的收入大头就是来自经纪业务。
第二个,投行业务,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帮公司上市的。
当然,投行业务有很多细分,但最主要的绝对是IPO业务,也就是帮助公司上市。
公司想敲钟上市,就得找券商服务。券商就能从中赚钱。
第三个,自营业务,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自己搞投资。
券商公司不仅仅给投资者提供投资平台,人家本身也有钱,也可以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到股票市场中赚钱。
券商自己投资赚钱,就叫“自营”。
第四个,资管业务,翻译一下就是“我帮你管钱”。
这跟大家买理财产品,买基金差不多。都是我们把钱交给更专业的人代替自己打理。
资管业务,就是券商替大家打理钱。盈利主要靠收取管理费。
资管业务在国内还比较新,没有前面三个业务发展得成熟。
看完上面这些解释,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证券公司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忙活啥了。
不过咱们不能水过地皮湿,了解一下肯定还不够。
咱们的目的是投资它们赚钱。怎么买,怎么卖,还得看看“门道”。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券商的四大“定海神针”,和股票市场的景气度高度相关。
券商涨,整个市场就涨;券商跌,整个市场就跌。元宝总结为“他好我也好”。
这是怎么造成的呢?
我们再回头捋一遍四大业务,就能看出其中端倪。
第一,经纪业务,收手续费。
越是到了行情好,牛市的时候,投资者越是热情高涨,恨不能一天买卖80遍。
一遍有一遍的手续费。买卖越多,券商越赚。券商越赚,券商股就越涨。
所以券商的涨跌会和大盘的涨跌高度一致。
第二,投行业务,帮公司上市。
这也好理解。市场行情好,想上市的公司就越多,这时候往往政策也松,通过概率大。
准备上市的公司越多,相当于券商的客户就越多。券商就越赚钱。
所以投行业务也印证了,券商和大盘共涨跌。
第三,自营业务,券商自己投资赚钱。
这就更好理解了。市场行情越好,券商的投资回报自然越高。
第四,资管业务,券商帮大家管钱。
大部分人的资管意愿都是顺行情的。行情越好的时候,大家越觉得有利可图。(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挡不住大部分散户都这么做啊)
也就是说,行情越好,券商的资管业务越能办得有声有色,赚钱也就越多。
所以,投资界把券商说成“靠天吃饭”,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天”,就是市场行情。
那么咱么就明白了,只要大盘整体不贵,券商行业也就不贵。
有人会说:那直接买大盘基金(简称“大盘基”,也就是篮子里装满了整个大盘的股票),不就行了吗?
反正它们是同涨同跌的,干嘛非得买券商行业指数基金呢?
欸!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它们俩的区别在于:波动率不一样。
“大盘基”的成分里包含了各行各业,风险高度分散,波动肯定小。
而券商行业指数基金,篮子里就只有券商这一个行业,没那么分散,波动会更大。
相当于说,券商行业指数基金,有放大盈亏的效果。
有时大盘涨1%,券商基金可以涨3%,甚至更多。
当然,跌的时候也会放大。但是我们可以放心,只要我们做好价值投资,低估买入,起到“抗跌”的效果,那么就能缓冲掉一部分“放大下跌”的风险。
而一旦涨起来了,券商又比大盘涨得猛。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考虑波动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元宝在周三已经安利过“红利指数基金”了。
红利指数基金的成分也包含了各行各业,波动率也不高。
如果再配置一只“大盘基”,就会和红利指数基金有所重复。没有这个必要。
投资组合就要做到攻守兼备,红利指数基金属于防守型的,券商行业指数基金属于进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