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前景 >> 三好教授林为干做一辈子研究生全景科
提及微波,人们人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便是家用微波炉。其实,这只是微波技术一个小小的应用。微波最重要的应用是雷达和通信。其次才是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学、生物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广泛的应用。
微波的频率在MHz-GHz之间,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
在近代中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领域,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林为干。
林为干
林为干对中国电磁科学发展的贡献主要为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
在闭合场理论方面,他发表了“一腔多模拟微波滤波器”的观点,奠定了一腔多模的作用,在开放场方面他提出了“传输线阻抗计算方法”和“三角波导理论”等观点,对静电场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有介质平面上双像的现象,提出了介质球的镜像理论。此外,他还培养出80余位博士,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德、智、体方面为大家作出了榜样,是大家熟知的“三好教授”。
两次跳级的数学天才
年10月,林为干出生于中国华侨之乡广东台山县。父亲林本伟曾任中学教员,后开了律师事务所。母亲邝桃兰农家妇女,支持丈夫,承担家务。林为干是家中排行第三个儿子,小名福佑。
林为干童年的“全家福”
林文干很早就显出了其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初二结束时,跳级考上了省立一中(现广雅中学)高中。高一结束时,林为干再次跳级,进入高三甲班学习。当然,他不仅善于读书,而且也很喜欢体育运动,排球、游泳、长跑都很喜欢。
年,高中毕业时,他参加了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最终林为干被清华大学录取。
林为干在清华研究院的研究生学籍卡
回忆起中学生活,林为干非常得意,“我中学两次跳级”“高中毕业时得了三个第一:一是我是唯一应届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二是中山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我的数学以分取得第一名,三是我在毕业生越野赛跑中得了第一。我一直以这三个第一为骄傲。我要努力保持年轻时代的干劲,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争第一。”
颠沛流离的大学生活
年8月,林为干从台山出发去北京上学。当时交通不便,他先到广州,后到香港,后坐船到上海,又转乘火车抵达北平。
此时的林为干,年龄尚未满16周岁。在大学,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进入清华,林为干十分兴奋。他的国文老师是朱自清,物理课老师是吴有训。尤其是吴有训教授上的普通物理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为干回忆说:“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讲课非常认真,他是江西人,讲的不是地道的北京话,但讲得很清楚,我们都很佩服他。”
年冬,林为干在清华大学伏案学习
林为干还曾慕名去旁听了华罗庚的数学课。“那个时候华罗庚是清华最为勤奋的人。”林为干充满敬意地回忆说,“钱伟长是很用功的了,可是钱伟长说,后来他发现清华有个人比他还用功,那就是华罗庚。”这种勤奋的精神对林为干的影响很大。
林为干在清华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当时清华电机工程系聘请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维纳为客座教授。林为干经常去听维纳教授的讲座和课程,这让其对数学的兴趣愈加浓厚,并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数学能力。
林为干年在清华园留影
年7月,卢沟桥事变时,林为干正和同学们在北京西苑接受军训。军训结训后,因局势动荡,学校无法正常开课。
11月初,林为干得到了清华大学在长沙临时大学开学的消息,马上从家赶到湖南长沙,进入临时大学继续学习。
年12月南京陷落,师生们被迫再次踏上逃亡之路。林为干跟随第一批师生,经香港由越南入滇,到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两年后,林为干顺利毕业。
林为干在西南联大的学籍卡
年7月,林为干到四川璧山国民政府交通部技术人员教训所接受培训,为期半年的培训结束后,林为干到昆明电政局担任技术员。他业务驾轻就熟,加之工作勤奋,很快被提升为机务段段长兼昆明机务站站长。
战争年代,西南联大师资力量短缺,年9月,林为干到母校西南联大担任电机系兼职教员。年4月,他被借调前往保山前线为远征军装设载波电话,历时两月,成效突出,获得国民政府交通部滇区电政专员办公室嘉奖。
追梦留学美国
年,林为干考取了《租借法案》资助的赴美实习生。他在庆祝抗战胜利的喜悦中,告别妻儿,从昆明乘坐美军的军用飞机到缅甸,转道印度,乘船到了美国。
由于战争刚结束,林为干未能及时参加工作,而是由美国方面安排到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研究生课程。
年3月,他前往华盛顿、费城以及加拿大的魁北克贝尔电话公司实习。一年实习期结束后,他决定继续留在美国深造,凭借其科罗拉多州大学全A成绩顺利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线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林为干在加州大学留影
学习期间,林为干半工半读,担任助教工作,帮助教授批改微积分作业。
第一学期里,林为干选修了温纳里(JohnR.Whinnery)的“近代无线电中的场与波”课程,该课程每月有一次考试,他的每次考试成绩均为A。温纳里教授特别欣赏,称赞他是全系最勤奋的学生,收他作了自己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温纳里比林为干大三岁,师徒情谊深厚,经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对林为干学术研究影响颇巨。
年,林为干(右)访美时与导师温纳里(左)在伯克利大学的合影
“单腔多模”理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微波技术的研究中心在美国。温纳里教授对电磁场及微波放大器等方面均有研究,林为干对微波领域也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