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前景 >> 保隆科技空簧先发优势稳固,传感器以点带面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恒光,何晓航)
1.空气悬架:渗透加速,保隆科技国产空簧先发优势稳固
我们在年11月28号的行业深度报告《空气悬挂深度报告:供需端催化空气悬挂发力,国产化方案助力价格下探》中,曾率先对空气悬架的原理、价值量拆分、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等做出详细的介绍。年是国产空气悬架的量产元年,经过年一整年的发展,站在当前的视角,我们认为从行业角度来看,空气悬架的基本逻辑不变,但在细节上有进一步的演进,如空气悬架的渗透加速趋势明确、空气弹簧出现高端化的新趋势等等。从公司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保隆科技在国产空气弹簧、储气罐的先发优势依然稳固。
1.1.核心观点
行业观点:空气悬架的大逻辑不变,渗透加速的原因依然是供需两方面催化:供给端,国产方案助力空气悬架实现价格下探。海外供应商的单套方案在元以上还要附加高额开发费用,国产化的单套空气悬架价格在元至元左右,同时开发费用也有明显降幅,帮助配置空气悬架的车型实现价格下探,提升空悬的渗透率。需求端,车企和消费者都对空气悬架的加速渗透提供了重要助推作用。车企将搭载空气悬挂作为“越级配置”的战略,尤其是新势力与头部自主品牌,均在新车型上有较强的空气悬架搭载意愿。消费者则对于这一此前出现在高端豪车上的配置充满新奇感,有一定的选配意愿,也推动了空气悬架的渗透。
中短期内空气悬架的渗透速度是市场最为关心的因素。我们通过调研与数据测算,判断目前阶段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的空气悬架渗透率约不到5%。由于目前零部件公司承接的空气悬架定点车型大多在-量产,因此我们认为年是国产空气悬架量产的元年,-则是渗透率快速爬坡期,有望在年达到15%。其中头部的新势力与自主品牌对于在新一代车型上配置空气悬架的意愿较强,将提供主要增量。市场同样关心空气悬架的市场空间。基于对渗透率的假设,我们测算得出年与年国内空气悬架市场空间分别约为亿元与亿元。
公司观点:目前国产空气悬架的市场中,入局者在增加,但我们认为保隆科技在国产空气悬架领域的先发优势依然稳固:1、技术领先:空气弹簧的技术壁垒之一在于配方。保隆科技采取自研配方,掌握自主权,未来在配方升级迭代之时也能更快优化;2、专利壁垒:外资公司如大陆、威巴克等实现空气弹簧的量产较早,在空气弹簧方面布局了较多专利保护,对后发厂商形成壁垒。因此越晚入局的厂商,受到先发者的限制就越多。保隆科技自年开始研发空气弹簧,产品已经绕开了外资的专利保护,并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储备;
3、量产经验:保隆科技的空气弹簧已拥有一年的量产时间,有成熟的经验和积累,对于车企而言,选择有量产经验且未出现过故障的厂商有充分的吸引力;4、团队规模:空悬方面国内人才梯队较少,保隆科技在团队建设上占据先机,团队人数有优势并已经开始培养空悬人才,循环造血;5、产能:保隆科技量产时间早于行业潜在对手,产能储备有足够优势。
1.2.空气悬架拆分:最低价格下探,空簧选择多样化
空气悬架系统包括空气供给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多系统传感器、空气弹簧、减振器等等。而空气供给单元中又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储气罐、阀组等一系列部件。空气悬架系统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部件为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电子减震器。
空气弹簧:乘用车空气弹簧领域,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生产厂商为大陆、威巴克,为主机厂供应系统集成的方案。此外,市场上还有几家公司也拥有一定影响力,例如凡士通FIRESTONE。国内市场中,年乘用车空气弹簧率先达到量产水平的为保隆科技与孔辉科技。商用车空气弹簧领域竞争者较多。瀚瑞森能制造商用车空气弹簧,没有乘用车空气弹簧业务。固特异的旧业务主要集中在商用车上,空气弹簧业务已经被大陆收购,目前只有少许商用车的业务。凡士通原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商用车,近年开始进入乘用车空气弹簧市场。赛夫华兰德的业务为挂车空气悬架的集成方案,赛夫华兰德是保隆科技的客户之一,赛夫华兰德在国内用的商用车空气弹簧由保隆科技提供。
与年相比,空气弹簧的增量变化在于对于单腔和多腔维度的认知扩充。多腔空气弹簧中,目前采取双腔弹簧设计的车型增加,而三腔式弹簧目前渗透率更低,暂时不做讨论。基于目前国产空气弹簧流行的方案来看,可以从“独立式(分离式)与集成式”、“单腔式与双腔式”两个维度进行分类,进而通过排列组合可以形成:独立单腔、独立双腔、集成单腔、集成双腔等组合。
独立式(分离式)与集成式:需要与减震器集成的为集成式空气弹簧,不与减震器集成的则为独立式空气弹簧。由于汽车一般重心偏向前端,前悬的减震需求更高,且前悬空间有限,故空气弹簧需要采用集成式设计,与减震器相结合。后悬的减震需求相对小于前悬,且后悬空间充足,故后悬既可以采取更优秀的集成式弹簧来追求更好的性能,也可以使用独立式弹簧,为车企的降本提供选择。
单腔式与双腔式:单腔空气弹簧只有一个气室,由于其结构、工艺简单,故成本较低,因此被广泛使用,目前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架车型采用的大部分是单腔空气弹簧。对单腔空气弹簧在静载荷状态下充放气时可使车身升高或降低,但充放气时空簧内部受力面积并没有太大变化,故不会引起刚度的大范围变化。多腔空气弹簧是将单腔的气室用电磁阀分隔为多个气室,相比于单腔气室可以实现充放气时空气弹簧内部受力面积的变化,从而可以更大的范围改变空气弹簧的刚度。
以双腔空气弹簧为例,双腔弹簧将单腔的气室用电磁阀分隔为两个气室,相比于单腔空气弹簧,双腔空气弹簧性能更好,可以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进行刚度的调节。目前国产化方案中,独立单腔式弹簧的单价约元,独立双腔式弹簧的单价约元,集成单腔式弹簧的单价约元,集成双腔式弹簧的单价约元。因此,根据车厂的不同选择,四根空气弹簧(不包括减震器)价值量约在-元之间。
空气供给单元:空气供给单元是空气悬架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空压机、气体分配阀、一级悬置、二级悬置、隔音罩、进排气管及过滤器总成等,在空气悬架系统中用于气体的供给和分配。从行业来看,空气供给单元的单车价值较年的元水平已经有了进一步下探,目前平均价值量在1-元左右。其中核心部件空气压缩机的价值在元左右。其余部分中,储气罐价格大约在-元之间,隔音包约元,此外还涉及分配阀与管路等零部件。
空气供给单元的核心部件为空气压缩机,前装市场主要是威伯科(WABCO,被采埃孚收购)、AMK(中鼎股份的子公司)、大陆占据国内外的主要份额。空气供给单元中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其中储气罐有许多厂商拥有生产能力。阀组部件的市场格局目前较为单一,全球九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都集中于德国公司RAPA,该公司为空悬供应商提供阀组以装配成空气供给单元。我们认为阀组的市场格局单一的原因主要在于此前空悬市场空间不大,并非因为阀组的技术难度高,随着空悬渗透率上升,中国空悬市场打开,我们判断阀组将会出现更多供应商,存在国产替代的可能。
减震器:目前整车厂对于国产减震器的认可度仍有待提升,一般会指定海外减震器品牌,如采埃孚、天纳克、倍适登等。不同品牌的减震器的价格差别较大,我们测算整套空气悬架中减震器的价值量大约在1元至元的区间。ECU:ECU硬件成本约在-元之间。而软件部分则是核心内容。通常除去硬件成本外,供应商对空气悬架系统会收取软件开发费用,这笔软件开发费即是ECU软件部分的价值量。外资供应商通常对一个车型收取上千万甚至过亿的开发费,而国产供应商收取的开发费远低于外资供应商。将总开发费除以销量,均摊至每辆车即可得出单车的软件价值。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也选择了自研算法来进行空气悬架软件调教,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只提供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等硬件部分,此时对于空气悬架的表述为“硬件部分价值量在0元至0元左右”。传感器:主要是悬架高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全部加总后价格在元左右。
1.3.未来趋势:主机厂集成成主流,价格下探,质量上探
1)集成模式:“主机厂集成”将替代“tier1厂商集成”。所谓的“主机厂集成模式”是主机厂将空气悬架的零部件解耦采购,将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等分开,分别选择供应商,最终由主机厂自己来进行集成工作;“tier1厂商集成”指的是主机厂向供应商采购整套空气悬架集成方案。供应商除了制造能够资产的零部件外,向其他供应商进一步采购悬架的其他组成部分,集成为整套空气悬架后提供给主机厂。尽管tier1厂商集成模式对于主机厂来说较为便捷,但我们认为主机厂集成会成为大趋势。原因在于:
第一,对主机厂而言降本空间更大。解耦采购将零部件拆分开来,主机厂在每一个部件上可以选择最优的供应商报价,显而易见地可以降低成本。第二,软件自研的重要性。主机厂集成模式下,零部件供应商为主机厂提供软件接口等,通常由主机厂自行进行软件部分的研发调教,这样的优势在于主机厂自主掌握算法、数据等,在将来的迭代优化方面拥有主动权。第三,域控架构设计的需求。博世提出E/E架构的演进有三个阶段: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车辆集中电子电气架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阶段朝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演进是主流趋势,将控制器集成入域控制器也是未来的方向,如果让零部件供应商来负责空气悬架的软件算法并提供空气悬架ECU控制器,可能出现与域控架构不符合的情况,因此车企自研符合域控架构的规划。
从目前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达成的实际定点方式来看,目前采取的主流都是主机厂解耦采购硬件、自研软件的趋势,符合“主机厂集成模式”主导的论证。
2)价格趋势:“最低价格”继续下探。国产空气悬架的“最低价格”继续下探。我们认为应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需求端,对于车企而言,搭载空气悬架的主流车型价格带现价段主要处于30万左右的区间,价格的下探程度与空气悬架的成本有关。从中国的新势力和自主品牌的战略角度出发,搭载空气悬架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低价位搭载高配置的“越级配置”竞争策略,因此能在越低价位的车型搭载空气悬挂,就越有竞争优势,故而车企存在希望空气悬架价格下探的需求。
供给端,供应商能够实现价格下探的来源有二:一方面在于规模经济效应。年是国产空气悬架量产元年,随着产能快速扩张,规模效应显现后将帮助降本;另一方面在于零部件的进一步国产化。例如空气弹簧有一百多个零配件,目前仍有大量零部件来自海外供应商,随着国产空气悬架市场打开,越来越多的tier2零部件配套厂商涌现,这些零部件的细分赛道仍存在巨大的国产化替代空间,帮助国产空气悬架进一步降本。
3)高配趋势:质量上探,空气弹簧质量提升,多腔弹簧配置率增加空气弹簧可以从腔室数量维度出发分为单腔与多腔,性能随着腔室数量增多而提升。多腔空气弹簧就是将单腔的气室用电磁阀分隔为多个气室,相比于单腔气室可以实现充放气时空气弹簧内部受力面积的变化,从而可以更大的范围改变空气弹簧的刚度。尽管国产空气悬架的“价格下限”不断下探,但从“质量上限”来看,空气弹簧的质量也将不断提升。因为我们认为不是所有厂商都采取在意搭载空气悬架的价格下限的“价格策略”,有部分厂商将采取“质量策略”,即在同价位搭载性能更优秀的空气弹簧。从车企的规划来看,随着各家搭载空气悬架的车型价位接近,目前搭载双腔弹簧正在成为部分车企希望与竞品拉开差距的新趋势。
过去搭载空气悬架的豪车基本采用的是双腔空气弹簧,如第二代保时捷卡宴、款宝马X5(选装)、保时捷款Macan系列等。新势力与自主品牌中,小鹏G9是首款50万内搭载双腔空气悬架的国产车型,率先拉开“质量上探”的帷幕。
年11月15日,保隆科技收到国内某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主机厂的定点通知书,选择公司作为其全新平台项目的空气悬架系统前后双腔空气弹簧的零部件供应商。根据客户规划,该项目生命周期为7年,生命周期总金额超过人民币23亿元,预计年10月开始量产。而同为国产空气弹簧先行者的孔辉科技也有双腔空气弹簧的布局。根据孔辉科技披露,配置孔辉科技双腔甚至三腔空气弹簧的国产车型也将在年下半年面世。
对保隆科技和孔辉科技而言,两家国产供应商在双腔空气弹簧的领域有望率先量产。一方面的意义在于两家供应商再次在空气弹簧领域取得新阶段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空气弹簧“质量上探”让空气悬架的价格带出现分化,提供了一部分ASP提升的订单,有利于增厚空气悬架板块的毛利率。
1.4.保隆科技:空气悬架板块全覆盖,空簧、储气罐先发优势明显
保隆科技自年开始启动空气悬架项目,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自主研发出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储气罐、高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悬架控制单元(ECU)等一系列产品。保隆科技已经拥有空气弹簧、储气罐、ECU、传感器等部件的生产能力,在空气悬架系统感知、决策、执行三部分的主要总成零件上,均获得了主流主机客户的量产项目定点。从项目获取的数量和客户的质量来看,这一轮空气悬架搭载浪潮中,保隆科技在空气弹簧领域占得先机。截止年12月,公司已获取空气弹簧项目十余个,储气罐20余个,系统集成项目、空气供给单元、ECU等其余项目若干个,覆盖头部新势力和自主品牌。
空气弹簧:根据公司披露,截止年12月,保隆科技在乘用车空气弹簧领域已经获得国内新能源头部车企及传统龙头车企的十余个项目。目前空气弹簧的2个已量产项目为蔚来ET7、理想L8。从年开始,保隆科技在商用车空气悬架项目广泛布局,做过售后膜式空气弹簧、售后袖筒式空气弹簧和原配空气弹簧三个产品系列。在商用车产品中,保隆科技首先研发技术难度相对没有那么高的座椅空气弹簧,然后为国外售后研制底盘空气弹簧,接着为国内商用车车轴厂(原配)配套底盘空气弹簧,最终形成了底盘、驾驶室、座椅商用车三大系列空簧,规格齐全,覆盖了商用车全系列产品。
商用车空气弹簧范畴,公司为国际著名挂车悬架供应商SAF-Holland供应挂车悬架空气弹簧,为采埃孚-萨克斯、安道拓配套袖式空气弹簧。为中国公路等国内一流空气悬架公司供应客车膜式空气弹簧。年保隆科技获得宇通客车、重汽项目定点。在商用车OEM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保隆科技在空气悬架产能建设方面进展迅速,在合肥园区建立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标杆工厂。年12月,保隆科技投入巨资打造先进的自动空气悬架柔性装配线投产,该产线高效生产,品质稳定,实现与MES系统数据互联,产品全周期可追溯。
空气供给单元:年10月24日,公司公告收到国内某头部自主品牌主机厂的《定点通知书》,选择公司作为其三个车型平台的空气悬架系统空气供给单元供应商。根据客户规划,三个车型平台项目的空气供给单元生命周期为5年,生命周期销售总金额超过人民币13亿元,预计从年初开始陆续量产。这是公司首次获得空气供给单元的项目定点。至此,公司在空气悬架系统感知、决策、执行三部分的主要总成零件上,均获得了主流主机客户的量产项目定点,这将对公司更进一步提升乘用车空气悬架系统产品市场份额产生积极作用。
储气罐:年6月,保隆科技为国内某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主机厂供应的全新平台项目空气悬架系统铝质储气罐,在保隆科技宁国园区新建的全自动生产线量产下线。这条产线是保隆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一条储气罐全自动焊接组装线,也是国内首条乘用车储气罐全自动生产线,年产能20万只。保隆科技在年10月底投入第二条同类产线,设计产能40万只/年;在年年底投入第三条产线,设计产能也是40万只/年,并在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和加工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在宁国园区,保隆科技正在筹建新的铝制件工厂,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于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预计将投入更多储气罐全自动产线。
保隆科技空气悬架储气罐的量产下线,标志着空悬储气罐方面已由具备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转入具备大规模先进制造能力的阶段。在国产储气罐赛道,保隆科技已经占得先发地位。
悬架控制器ECU:空气悬架控制器(ECU)是核心部件,担负着整个系统的“大脑”的功能,能够针对驾驶员需求、车辆状态和路面形态,通过控制空气弹簧的充放气以实现车身高度的自适应调节,并与电控减振器搭配,综合调节悬架高度、刚度和阻尼,改善汽车舒适性、能耗经济性、通过性、便利性和操稳性等,全面提升驾乘品质。空气悬架控制器研发,涉及控制器硬件、基础软件、控制算法、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国外只有少数供应商可以提供量产控制器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国内成熟的量产控制器方案较少,更缺乏成熟的悬架系统集成供应商。
保隆科技空气悬架控制器集成32位高性能处理器、6轴惯性陀螺仪和高精度比例/开关电磁阀驱动,基于完整AUTOSAR软件架构,支持PSI5协议、CAN/CANFD通信、OTA远程升级、A/B备份和ISOASILB安全等级要求,实现空气弹簧和电控减振器同步高性能控制。
2.传感器:国产tier1平台型传感器企业,以点带面加速国产替代
2.1.核心观点
市场更多地将目光倾注于公司的新业务空气悬架以及已经发展得较为成功的TPMS板块,而对于公司的传感器业务缺乏足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