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摄影、修图软件和AI当道的今天,想要对一张照片进行调色,美颜,甚至是PS合成都是那么的轻而易举。然而,在一百年多前,摄影技术刚刚兴起,还没有数码相机和PS的年代,就有数十张震惊全世界的黑白老照片,最后被人们发现是经过“PS”的!老照片还能美颜,以假乱真?左图修改前,右图修改后。图源:参考资料[1]你见过右边这张照片吗?这是著名的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在当时参加竞选时的肖像照,林肯倚在一张桌子前,神态轻松,举止绅士,形象完美无比。不过,这其实是一张假照片——有人“P”去了政治家约翰·卡德维尔·卡尔霍恩(JohnCaldwellCalhoun)的头部,把林肯的头像拼接上去。左图修改后,右图修改前。图源:参考资料[1]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Mussolini)将驯马师从原始照片中删除,据说是为了让他显得更加英勇。左图修改后,右图修改前。图源:参考资料[1]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携其妻子伊丽莎白王后与时任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WilliamLyonMackenzieKing)合影留念。然而当这张照片用在后来的加拿大总理的竞选宣传上时,英国国王却神秘“消失”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图像篡改专家哈尼·法里德(HanyFarid)博士说:“虽然我们可能认为篡改照片是相对较新的事情,是数字时代的产物,但事实是,历史上充斥着照片伪造品。”想要知道为什么老照片在当时也可以进行后期和PS,还得先了解一下它的摄影原理。图源:pxhere胶片的原理胶片出现于19世纪末,人们尝试将木浆和醋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得到的一种名为醋酸纤维素的薄膜材料,作为胶片基底,常见的胶片主要有黑白负片和彩色负片。为了让醋酸纤维素具备感光能力,人们在这种材料上涂了一层感光乳剂。以黑白负片为例,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光线通过相机镜头进入相机,投射在充满卤化银微晶的感光胶片上,让卤化银晶体发生结构性变化,形成潜影。光线越强,聚集和变性的卤化银微晶体就越多。胶片上的两个卤化银微晶颗粒,其中一个受到光(hν)的照射形成潜像(步骤1)。使用显影剂放大潜像,将卤化银晶体转化为金属银颗粒(步骤2)。最后,通过定影去除没感光的卤化银(步骤3)。图源:wiki要把这张拍好的胶片变成照片,还要经历冲洗和放大等步骤。其中,冲洗就是把已经有潜影的胶片,在黑暗条件下用显影液和定影剂进行显影和定影。这样做既能将已经感光的卤化银微晶还原成稳定的黑色金属银颗粒,固着下来,也能避免胶片上卤化银微晶继续与光子发生反应,改变底片上已经拍摄的影像。此时的胶片上,受到强光照射的部分会留下的黑色金属银颗粒,从而不透光。原本光线暗的部位,卤化银微晶没怎么变化,最后还被洗掉了,反而越透光。也就是说胶片上的明暗亮度,与被拍摄的景象刚好相反。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负片。如何给胶片PS在负片这个阶段,是人为对照片进行PS的高发期。比如用铅笔把脸上的痘痘涂黑,这样洗出来的照片上,痘痘就消失了。或者用铅笔对人物面部阴影等细节重构。俄罗斯杂志Ogoniok上刊登的照片中,士兵左手腕戴着的手表被后期处理掉了......(左图为修改后)。图源:参考资料[1]紧接着就是利用放大机把洗好、晾干的胶片,再转印到相纸上,变成照片。这一步骤的原理和胶片的冲洗差不多,放大机发出的光线会穿过负片,在底座处的相纸上投射出一个清晰的影像。如此一来,底片上的影像及色彩就会被转印到相纸上,然后相纸再经过与处理原始胶片时相同的显影及定影步骤,就能将影像以正确的色彩和明暗呈现出来了。在放大这一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遮挡或者剪贴等方式,去掉照片中的人或物体,然后用笔把空白补充完整,让照片更美观或符合需求。或者将两张负片叠放在一起,合成一张照片。这样操作的应用场景有很多,比如让没能到场的人出现在大合照上,再比如下图,人们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拼在一起,好像他们是熟人正在私下交流。图源:参考资料[1]胶片的原理随着AI的发展,虚假的图像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的大脑将这些图片视为真实的并记住它们,这些虚假记忆不仅会扭曲我们对过去的看法,还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那么,当你遇到假历史照片时,如何识别它呢?图像专家为我们指出了一些简单直接的方法:尝试找到图片的最大版本,以便查看细节,比如大多数人工智能程序仍然存在手部的问题,你会看到人们有多的手指,或者看起来很奇怪。图源:AI或者对图片进行反向搜索,找到它们首先上传的时间和地点,如果一张完美的照片,转载自不知名的媒体、网站,那么这张照片很可能是假的。或者使用HiveModeration等人工智能检测工具,它可以告诉你图像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可能性有多大。假作真时真亦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