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发展 >> 彩色影像正片印相技术
在印相装置上进行彩色正片印相操作,须使用可以控制颜色的系统及部件,即用它把印相光线分为三种主要分量并调节每种分量。为此,在接触印相机上或照片放大机上装有加色或减色滤光镜、透镜混色器或光度混色器,以及保证调节每个光路曝光量的装置(定时器、光圈、光通量多孔衰减器及中性滤光镜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置上装有带刻度的计算装置,用此装置以相对单位确定光通量强度的变化程度或作用时间。此种数据是进行颜色校正时必须的。
在简单的彩色印相机和照片放大机上,设有用作在光路上装设滤光镜的专用机座。此种机座通常位于光源与底片之间。此时应防止明胶滤光镜或弗林滤光镜受到高温影响,尽可能使它远离白炽灯,并用专门滤热器保证其热防护。此种措施是必须的,因为长时间过热时,此种滤光镜会千裂及烧毁,改变其光谐性质。用有色玻璃作成的高质量滤光镜是不怕热的,甚至可把它直接装在靠近白炽灯的地方。当滤光镜表面洁度高、面平行度好及玻璃无缺陷时,可把它装在放大机内、在镜头下面或对着相纸的光路中。般说,不使用这两种滤光镜(明胶的及弗林的),因为这种方式容易损害印制影像的质量。
进行彩色印相时,对印相装置的白炽灯可用两种供电方式。在观看底片、选画面及聚焦过程中,经负载电阻或降压变压器由低电压给灯泡供电,而在噪光方式下,由电表控制的正常电压向灯泡供电。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灯泡使用寿命,而且又可保证长时间曝光时辐射光通量色温的稳定。印相装置应保证画面窗口照明的光线有较高的均匀性。用试拍法可以检查是否满足这一条件,不加底片印制画面窗口的彩色照片。仔细冲洗并燥干的照片,应该在其整个画面上有均匀的密度及颜色。如果在光源与窗口之间装上磨砂玻璃或散光器,可以改进画面窗口上照度的均匀性及单色性。
用于大规模印相的高生产力的彩色印相系统上,具有一系列辅助装置和使印相过程达到自动化(首先是校正颜色)的装备。在此种系统上还需包括测光装置,用此种装置可由光电法测量被印底片或其内容重要细部的区域密度,并按测量结果自动校正每一分色光路。此时,彩色印相的程序是以底片校正颜色的数据为基础的。使用此种装置可以进行大规模印相,并可保证印出照片质量的稳定,而由于使用自动化颜色校正装置、输送感光材料的装置及剪裁与分类装置而保证很高的生产能力。
装有成套减色滤光镜或加色滤光镜的比较简单的印相装置(接触印相机及照片放大机)很适合摄影爱好者使用。在大规模印相时,最好使用有颜色校正镜头及测光装置的专门装置,例如AKP型及露西型自动化印相装置。
加色印相用的区域滤光镜可以用工业部门生产的有色玻璃作成。下述滤光镜具有需用的光谱特性:用CC-4号玻璃(厚度为5毫米)和C3C-18号玻璃作成蓝色滤光镜;用HC-18号玻璃(厚度为3毫米)和C3C-18号玻璃(厚度为3毫米)作成绿色滤色镜;用KC-14号玻璃(厚度为2毫米)玻璃作成红色滤光镜。蓝绿色滤光镜的两层玻璃最好用加拿大胶粘合。对彩色印相用的加色滤光镜和减色滤光镜的分色质量须进行检查。只有当每种加色滤光镜在印相时仅对彩色感光材料的一个相应感光层发生作用时,才能保证颜色校正的准确性及高质量的颜色表现。为了对每个加色滤光镜检查这一条件,须对彩色相纸的每个感光层曝光,使得从个部位到另一部位的噪光量大约改变一倍。部位数目不应少于10个。
在加红色滤光镜的所有部位上,析出的只有青色染料,而曝光量不应太大。如果在所有的顺序部位上,从最亮部位开始,只形成一种染料,而另两种染料实际上并不存在,则说明该滤光镜完全适合按加色法控制颜色。在最大密度的部位上不存在其他染料是可以检查的,用刀片把乳剂刮到白纸上,用放大镜可清晰看出染料的微粒。
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减色滤光镜的质量。这时只须记住,为了分出有黄色染料的感光层,须往光通量中仅加进蓝色光线。因此须装上高密度滤光镜(-%的);青色的(吸收红色光线)及品红色的(吸收绿色光线)。把%密度的滤光镜与其他密度滤光镜相配合,可以得到高密度的滤光镜。用类似方式也可以分出有品红色染料(装上黄色及青色滤光镜)的感光层和有青色染料(装上黄色及品红色滤光镜)的感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