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光影60年黑白照片时代王立60

发布时间:2023/2/15 17:03:28   
马齿苋能治白癜 http://m.39.net/disease/a_9033388.html

现在人们照相是个很普通的事了,一个数码相机几百元就可以买个,更何况手机、MP3、MP4等好多都有照相功能。照了相之后往电脑里面一输,随时都可以调出来看,更可以打印成照片,方便得很。

可在20世纪60年代,照相就是一件奢侈的事。要穿着最光鲜的衣服,到照相馆去,正襟端坐,脸上做出僵硬的笑态,睁大眼睛等着摄影师按下气动快门,再等上一周就可取到两张照片。照一张一寸的照片要大约0.40元,照一张二寸的照片要约0.70—0.80元,那是当年一天的工资了,所以那时照相是非常高的消费,一般人是不涉足的。

年作者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那时几个同学借来了一个“幸福”牌照相机,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照相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立:出生于年。高级工程师,成都市级劳模。现已退休。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摄影探索。当过知青、进过工厂。恢复高考进入大学。改革开放,闯过广东,海南。著有《别梦依稀》,《悲欣岁月》《巴塘一个神秘的地方》等书。

内容简介

介绍了60年前年轻人探索照相的故事。书中余张当年的珍贵的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有“文革”的热潮、“知青”生活的贡献。以及当时成都和四川县城的风光。

金句节选:

“在农村农民们见我会照相,都争着要我给他们照。因县上照相一张一寸的照片要四角多,还要走几十里路到县城。晚上要很晚才可赶回来,所以一般农民是没有照片的。我给他们照就只收成本。一卷胶卷2.60元,可照36张,成本7—8分钱,加上洗印一张一寸成本就1—2分钱,总计0.10元一张。所以农民们一般还可以承受,但我也未收过农民的钱。

照了照片之后晚上我就在油灯下洗印。农村无电,周围很黑,是天然的“暗室”。我用两只大土碗装上冷开水配的显影液、定影液,在全黑中洗出胶卷,晾干后第二天晚上又洗相片。农村的煤油灯发出黄黄的光,一般的洗相纸不会感光,就直接用煤油灯作“暗室灯”,再用两片玻璃将底片及相纸夹起来,将手电筒反光碗取下,直接用手电筒灯泡作曝光。一般曝光3—5秒即可,再将曝光后的像纸放入盛显影液的大碗中,慢慢影像就显现出来了。那贫下中农林大娘的儿子看着我洗相,惊得大叫起来,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张白纸放入水中就有自己的影像显现出来。他说:“我还以为你是用毛笔一点一点地描出来的呢!”农村的影像就是这样被保留下来的。

时至今日照相也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由黑白胶片到彩色胶片、反转片,再到数码,再到高清,但早年的黑白照仍然在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3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