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发展 >> 民航如何反制无人机深圳特信电子
国家低空空域正在逐步开放,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来自无人机的不可控风险逐渐增加,在民航领域,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而导致航班备降、旅客滞留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对“黑飞”,民航反制无人机需从应急处置和事前预防两个角度考虑:一是通过反制无人机技术做到应急处置,二是通过依法监管进行事前防备。
激光武器反制无人机
激光武器屡见不鲜,但使用激光武器来对付无人机的侵扰并不多见。传统激光武器成本高、耗能大,也难以便携,近期波音公司推出了一款反无人机激光武器,该系统能够发射功率为2千瓦的激光束,可用于应付35km内的低空飞行器或无人机,从激光束发射到无人机被“致残”共计10余秒,其拆分后可由人员携行,每次打击的成本仅为几美元。其原理是用激光束照射无人机尾部,使无人机失去控制。该系统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无人机被照射后可能发生燃烧现象,应用于民航场景需做安全性研究。
用声波将无人机“喊毁”
使用声波干扰无人机相对脆弱的机载陀螺仪也是可行方案。陀螺仪是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它可以不断检测飞机的的方向、倾角,进而让飞机在空中自我调整,如果陀螺仪的工作不正常,无人机就会失控。声波在空中传播时,会产生共振现象,能量急剧增强,而民用无人机的陀螺仪通常使用非常廉价的元器件制成,容易搜集相关共振频率。
针对这些元器件的共振频率进行定向的声波干扰,让陀螺仪产生共振后,陀螺仪就无法正确工作,进而导致无人机失控。但用声波需要设备能量足够大,也需要设置共振频率调试设备,无法应对数百米高空飞行的无人机,因此应用与民航领域无人机反制难度较大。
“电磁步枪”反制无人机
“电磁步枪”不是真枪,只是外形制造成步枪模样,该设备可由天线发射无线电磁波,能够以30度的圆锥轮廓扫荡上空,对可疑无人机控制信号已经GPS导航信号进行干扰,有效作用距离为m。无人机在收到干扰后,会因失联而迫降。
当前国内监管措施
民航局颁发了《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完善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监管体系。公安部修订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了“黑飞”的治安处罚措施,部分地区公安与民航、军方联动,发布公告强调在机场净空区域内禁飞无人机,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部分机场与公安局对市民举报无人机“黑飞”设立千元奖励,发动民众对无人机进行监管。个别无人机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手段识别禁飞区,从而控制飞机无法起飞。
无人机在民航领域潜在的危险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