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从延安出发第三期田华刘昊然畅聊光影延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播出以来,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赢得高度认可,“《从延安出发》带来了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也让我们青年一代感受到了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永远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认为:“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中,《从延安出发》坚定了文化自信,发挥了人民文艺培根铸魂精神的正能量,奉献出新的精品力作。”《从延安出发》第三期将于本周日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19:30档继续和观众见面。
《从延安出发》第三期海报在即将播出的第三期节目中,93岁表演艺术家、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田华将与青年演员刘昊然一起担纲本期“90对90”的嘉宾,共同走进新闻纪录电影《南泥湾》的幕后,并以电影中呈现的伟大奋斗精神为纽带,为观众带来交响芭蕾《山河》、歌剧《命运》、舞蹈诗画《国色》、长篇报告文学《谷文昌》等新时代文艺精品,以此描绘出一曲曲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开拓奋进的时代旋律。
自力更生穿梭80年光影再现南泥湾精神
年春,因敌军的经济封锁,八路军三五九旅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之中,投身大生产运动,于荆棘遍野的南泥湾开垦出“陕北江南”,自给自足,顽强生产自救。这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被奔赴延安的著名摄影师吴印咸用过期的胶卷记录下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电影事业开创后制作的第一部完整电影《生产和战斗结合起来》,后来这部电影也有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南泥湾》。
前辈艺术家93岁表演艺术家田华
《从延安出发》第三期围绕新闻纪录电影《南泥湾》展开,跟随青年演员刘昊然的追寻足迹,于一段段泛黄的影像中拉开历史帷幕。“在艰难的环境中,点燃他们内心的是什么?这些光影又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将告诉我们什么?”在触摸到胶卷历史温度那一刻,刘昊然不禁发出疑问,给予他回应的是93岁的表演艺术家田华奶奶,“只要我们不放弃,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在田华奶奶的回忆和舞台戏剧的演绎下,一个与南泥湾军民一样永不放弃、自力更生的摄影师吴印咸被动人呈现,他在延安黄土窑洞简陋的条件下,带领延安电影团,靠着过期正片、原始显影、自制放大机创造了摄影史上的奇迹,留下弥足珍贵的革命力量在延安生存、发展、壮大的影像。
青年追寻者青年演员刘昊然
当说起吴印咸前辈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时,田华奶奶从怀中掏出了一叠自己年轻时的黑白肖像照,这是当年吴印咸为她拍摄的“电影脸”:“吴印咸老师不光注意肖像,更要注意时代,拍的每一张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终于为我找了珍贵的电影脸。”黑白光影之下青青芳华映照着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见证了从延安走出的文艺前辈们对创作的一丝不苟,“我这一生走上演员的道路,有吴印咸老师的支持、帮助”,时光荏苒,光影流转,漫长岁月里,前辈们的身影仍历历在目,田华奶奶情到深处不禁感慨:“吴印咸老师,我想你呀!”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纪念,也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致敬。
舞台戏剧再现摄影师吴印咸在延安的红色岁月
艰苦奋斗新时代力作呈现奋斗不止的中华女儿
“中国人就是有一种精神,就是不怕吃苦,把苦变成甜。”如今,南泥湾早已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成为一个精神符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在新中国腾飞的轨迹中也处处可见。它可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公仆谷文昌的治沙精神,可以是改革开放浪潮中,鲁镇乡村绣娘自力更生致富家乡的精神,也可以是武汉疫情防控期间,火神山、医院建设时的中国奇迹,也是当代舞者将东方神韵呈现得淋漓尽致的开拓精神……当青年追寻者将视角瞄准新时代文艺作品时,南泥湾精神映照下的中华儿女们亦是一部部新时代精品力作的主角。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将为观众呈现一部震撼人心的交响芭蕾《山河》,也将带来一段段在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建设雷神山、火神山的真实感人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