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反转作用
这种影像形式可以用底片依次在相纸上印出,也可以直接用相纸在其显影中印出。有假反转作用的影像的特点是,某些细部是普通的正片影像,而加在正片影像之上的另一些影像是底片的。两种影像在一张照片上相配合就作成了特殊的影像。此种方祛的实质是,在感光材料显影过程中透过已显影的影像漏光,而形成和第一次影像相反的第二影像。
此种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的两个影像密度的对比是由第一次噪光与第二次曝光曝光量的对比及两种影像的显影强度进行调节的。假反转作用的影像可以用原始底片作出,对它进行显影,然后用白光对它进行完全漏光(须准确计量)但是最好用正片制作,因为印相时对不成功的影像,可以经过选择第一次曝光、显影与第二次曝光重新制作。与普通方法相似,对影像选取画面,聚焦,覆盖住光圈并以预先选定好的曝光时间进行曝光。
使用特高反差的相纸印相,并和普通方法相似,在非光化光的暗照明下进行显影。当影做达到需用密度时,接通白光光源,再次曝光,对放于显影液中的已有的影像直接漏光,并接着显影到需用的效果,然后进行水洗。定影及烘千。在放大机上第一次得出的及第二次漏光曝光得出的两个影像的密度对比是用多次试印法选出的,而假反转作用的艺术效果正取决于此试印法。
二、栅网印相法
此种印相法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底片修版,而供投影放大印相用的小尺寸底片的修版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栅网是用照相底版或单张底片作成的,在其上面用普通方法作成很薄的一定结构的图形。栅上的图形可以是有规则性的,例如,小方格栅网,蜂窝形六边体栅或点形栅网等,或是无规则的,例如,各种尺寸圆点杂乱分布的、弯曲蜗杆形的、逗点形等栅网。
在聚焦放大的影像下面的画面选取框上放上相纸,在其乳剂面上放上栅阙。如果栅网是用薄玻璃作成的,那么就可以把它直接压在相纸面上,保持其平整。如果栅网是用胶片作成的,则须在其上面再压上薄板玻璃。曝光时,形成影的光也透射过栅网,并把栅网图像连同底片影像一起留在相纸上。显影后,便得到了与栅网图像合成的影像。栅网网孔的尺寸是这样选择的,当观察时不应显得太清晰。用栅网可把影像划分为许多个小单元,当影像的尺寸可以和网孔尺寸相比拟时,影像缺陷几乎看不出来。当以大比例印制大颗粒显影过度的底片时,使用栅网特别凑效。
三、底片影像的修饰
不是对底片本身修版,而是在距投影屏不远的地方对放大的影像进行修饰。在距投影屏5厘米的上方,在一特制合面上放一块玻璃,透射过玻璃把影像投射在相纸上。在这块玻璃的表面上,当观看投影屏上的影像的同时,用细毛笔或用磨锋利木棍的头部画上修饰图像。
当底片密度不大时,用加水稀释的甘油画上修饰线条。在有缺陷的部位上涂上的甘油,由于折射系数及表面弯曲的差别好象起着透镜的作用,因而在不需要的细部(皱纹、有色污点)与普通底色相比较之下就消失了。如果底片密度较高,则须往甘油中加进黑墨水,这样修饰线条的密度较大,影像密度很大的背景上的透光污点是容易修饰的。
修饰图画画在玻璃上以后,就不要使修饰玻璃的画面框与投影器发生移位。然后放上相纸,进行曝光,接下来的步骤和普通方法相似。如此,便可在照片上得到加上修饰图画的合成影像。这样印出需用数量的照片后,便可着手修饰下一张底片。
为了防止玻璃发生移位,台面应是厚实的,可把玻璃固定在折页上,以便可以揭开。修相用的甘油应有较高的粘度,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玻璃上,不流动,而在修饰下一张底片时又易于用水洗掉。也可以使用稀释的墨水,但效果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