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有哪些影响机制经济学家
引言
首先分析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银行个体的风险承担,随后从系统风险敞口、传染和放大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其中,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重要桥梁,基于此,利用D-L-M模型说明了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从而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的时变机制,因此本文将阐述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有哪些影响机制?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1.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
(1)风险承担渠道
年次贷危机爆发后,BorioandZhu首次提出了“风险承担渠道”,明确表示它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重要连接纽带,肯定了风险感知和风险容忍在两者间的中介调节作用。在风险承担渠道下,货币政策可能会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它可能会有效地控制物价,抑或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因为过度地鼓励金融机构承担风险,而破坏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加剧风险的产生。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效应来解释。
①风险定价模型效应
风险定价模型效应是指利率变动会通过影响资产价格、抵押品价值等,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感知能力,由此改变其风险容忍,从而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变化。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低利率会刺激资产价格的上涨,促进抵押品价值的提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对信贷违约概率、波动率等指标估计的顺周期性将会降低自身的风险感知能力。此时充足的资本率和较高的资金流动性将会放大金融机构的积极情绪,内生性地降低风险厌恶程度。
并且,在资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银行资产负债表将会扩张,此时银行的贷款意愿变得更强烈,借贷门槛变低,资金更容易聚集到周期性长的高风险产业。综上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刺激金融机构资产、抵押品价值的上涨和收入的提升,这会释放金融机构的乐观情绪,降低其风险感知能力,从而推高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剧金融不稳定。
这种危机放大效应与“金融加速器”效应比较相似,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基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而后者则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基于风险定价模型效应对金融稳定的正向影响机制如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下降↓→资产价格、抵押品价值↑→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波动率、相关性的估计的顺周期性→金融机构风险感知能力↓→投资高风险业务的可能性↑→金融稳定↓
②逐利锦标赛效应
逐利锦标赛效应是指低利率与―粘性‖目标收益率间的矛盾,增加了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意愿,从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影响。目标收益率出现“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契约制度。保险、基金等金融中介机构的长期负债利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要想持续盈利以保证净现金流量的稳定正增长,就必须要确保目标收益率高于自身的长期负债利率。
二是金融机构的行为特征。在经济发展迅猛或泡沫经济下,金融市场的目标收益率将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从而拉开了其与市场利率间的差距,由此使得金融机构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一般而言,当市场利率处于高水平时,金融机构会提高保险等安全性资产的投资占比,从而提高目标收益率,获得理想的盈利收入;而当市场利率偏低时,金融机构将会因为目标收益率的“粘性”而加大对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表现出一定的逐利性,由此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成本。
总而言之,货币政策基于逐利锦标赛效应对金融稳定的正向影响机制如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下降↓→―粘性‖的目标收益率→投资高风险资产比重↑→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
③组合配置效应
组合配置效应主要是基于资产方的视角,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传递效应使银行贷款利率上升,由于预期收益账面价值的增加促使银行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监督力度,银行的监督力度越大,贷款收回的概率就越大。
反之,随着利率水平的下降,银行贷款利率也会因此而呈下滑趋势,此时银行利差收入减少,为了保持盈利,银行会放宽信贷条件,由于预期收益的降低,银行的监督力度也会随之下降,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产质量,加剧违约风险,从而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利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通过组合配置效应对金融稳定的正向影响机制如下:扩张性货币政策→贷款利率下降↓→银行监督的努力程度↓→违约概率↑→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
④风险转移效应
通过风险承担渠道中的风险转移效应,可以得出与前几个效应中截然不同的结论,即货币政策越宽松,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越高。风险转移效应主要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负债机制两个前提条件之上,集中反映的是货币政策对负债方的影响。具体而言,风险中性银行会在盈利的状态下,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一旦风投失败,则会对存款者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在高风险投资过程中,银行的风险会逐步转移到债权人身上。
在风险共担效应的作用下,道德风险与银行资本充足率息息相关,即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自身投入的资金就越多,那么其在风险项目投资时就会更多考虑自营资本,投资项目时便不会那么激进,此时银行出现道德风险的概率小。此外,基于特许权价值机制,银行未来利润的净现值越高,那么其在项目投资失败时自身面临的风险损失越大,对存款者的不利影响越小,此时道德风险出现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综上而言,基于风险转移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会造成存款利率下跌,而这只会部分传递到贷款利率,从而使得银行盈利收入增加,基于风险共担效应,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承担风险的意愿越低,此时银行倾向于审慎投资,这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风险转移效应对金融稳定的负向影响机制如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下降↓→金融机构承担的债务成本↓→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金融机构过度风险承担的道德风险↓→进行高风险业务的可能性↓→金融稳定↑由上述分析可知,货币政策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由以上四个效应的相互平衡决定。前两个效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