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医疗巨头IPO,募资超百亿
近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影医疗”)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资.80亿元。主要用于投资下一代产品研发项目、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金项目、营销服务网络项目、信息化提升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募资百亿,这家企业什么来头?
60后黄冈富豪打造国人自己的医疗影像设备
90年代,大多数的国内医疗设备公司都还是外贸商,依靠代理进口设备赚到第一桶金。
医院里,更是看不到国产医疗设备的踪影,医院花费巨额外汇进口国外的CT机,外资品牌垄断牢牢掌控着医疗设备的定价权。
长期以来,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流传着“GPS神话”,这里的GPS,指的是美国通用电气GE、荷兰飞利浦Philips、德国西门子Siemens三大外资巨头,核磁共振(MR)、CT、分子影像(PET—CT)等技术高度密集设备三家跨国企业占去了绝大部分市场。
不过,20世纪却涌现一批创业者,他们立志要挑战把持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十年的国际巨头。一家家中国本土企业随之诞生,中国也逐步掀起了第一波国产医疗设备替代潮,改变着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格局。
在这其中的头号人物,是一个叫薛敏的人。
上世纪80年代,薛敏在研究生期间,师从著名核磁共振专家吴钦义教授,以及叶朝辉院士,成为中国磁共振成像研究第一人。后来到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留学,这所大学全美排名38位左右,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
年,薛敏留学归国后,创立深圳迈迪特仪器有限公司,凭借在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方面深度钻研,率领团队成功研发生产出中国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系统。
年,迈迪特被西门子收购,双方合资组建西门子迈迪特磁共振有限公司,西门子拥有75%股份,而薛敏则转型担当职业经理人。
年,西门子通过后续收购获得西门子迈迪特全部股权,并将其更名为“西门子磁共振有限公司”。
随后不久,薛敏离职,来到上海,筹划二次创业——上海联影医疗。联影并不局限于单一产品线,而是影像诊断治疗产品全线铺开,打造CT、核医学装备、X光、放疗设备等全线高端产品,也不再通过系统集成抢占低端市场,而是进行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誓要打破高端医疗影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最初的三年,联影只是上海郊外一家默默无闻的初创企业。
变局出现在年,这年8月,联影携首批11款全线产品参加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其中,联影96环超清高速PET-CT以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双重突破填补国际空白,成就世界首创;联影高均匀度大孔径1.5TMR以业界超导磁共振最均匀磁体树立1.5T超导磁共振新标杆,成就中国首创。吹响了国产设备进军世界市场的号角,民族高端医疗产业核心技术成功破冰。
年5月,国家卫计委启动首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公开遴选工作,计划形成优秀产品目录。同年8月,国家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会议,大力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发展。政策的春风下,联影获得快速发展。
年,联影医疗的层CT以及3.0TMR皆获批,开创了我国3.0T磁共振的先河,打破了GPS在3.0T磁共振领域的垄断。
年,联影医疗与美国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携手打造世界首台全景实时扫描2MPET-CT。
年,联影医疗发布我国首台PET/MR:“时空一体”高清TOFPET/MR:uPMR。联影成为我国第一家、世界第三家能独立自主研发生产PET/MR的厂家。
年至年,联影产品不断迭代,拳头产品PET-CT连续5年实现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第一。
更为关键的是,限制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核心部件的桎梏,过去由于无法自主生产核心部件和技术,导致国产磁共振设备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高端影像设备国产率不足5%。
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十年间,联影实现了超导磁共振的磁体、谱仪、梯度线圈、梯度放大器、射频线圈、射频放大器等所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真正填补国内空白。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做到,联影是其中之一。
联影产品的价格普遍只有进口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二左右。联影向市场推出综合性能国际领先的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后,倒逼同类型进口品牌大幅降价,平均降幅高达30%左右。
总的来说,联影医疗已经在多个领域打破了进口垄断,是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领导者。
IPO前,薛敏通过联影集团实际支配联影医疗23.14%的表决权,通过上海影升实际支配发行人8.31%的表决权,通过上海影智实际支配联影医疗0.43%的表决权。因此,薛敏实际可支配联影医疗的表决权比例合计31.88%。
年3月2日,祖籍地或出生地在湖北黄冈辖区的薛敏以85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第位,今年首次上榜,是湖北黄冈十大富豪之一。一旦联影医疗成功IPO,薛敏的身价也将暴涨,或将打乱黄冈富豪排位。
迈瑞医疗的又一劲敌
医疗器械这个黄金赛道,一个被广为引用的数据:到年,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高达1.4万亿。
在这个万亿的器械市场中,医学影像设备是国产和进口厂商必争之地,因为它单价高、市场占比大。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3%。
联影医疗和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被业界并称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四大厂商,相较其它企业,联影的历史不长,也是目前最晚启动IPO的一家公司。
据联影医疗招股说明书,公司自年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构建了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在内的完整产品线,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其中,MR、CT、XR产品作为联影医疗传统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合计占比一直保持在75%以上。
万东医疗、东软医疗在MR、CT、XR产品都有竞争,但是联影医疗的份额相对领先。
核磁MR产品领域,按照新增销售台数计,年联影医疗在中国MR市场占有率约为20.3%,排名第一,万东医疗排名第五,在中国3.0T及以上MR设备市场中,主要市场参与者为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和联影医疗,其中联影为唯一一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
在最进口替代最成熟之一的CT领域,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CT设备厂商,在64排以下CT市场(国产化率65%),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64排及以上CT市场中,联影及东软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位。
XR产品领域包括DR、移动DR,乳腺机和DSA,其中万东在低端DR市场十分稳固,联影位列第二;联影则是在规模增长更快的移动DR市场实现了对万东的反超,成为行业第一;DSA市场万东及东软分别排名第四及第五位。
迈瑞医疗的产品线则集中在三大领域,分别是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其中医学影像产品主要有超声诊断系统、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对迈瑞而言,前两大板块中的监护仪、麻醉剂、血球仪、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与GPS相比市场份额也不遑多让。
对比目前国产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来看,产品线上,联影医疗与迈瑞医疗直接的交叉点在DR、MR。同时,由于超声技术与其他医学影像融合、应用场景技术革新等创新因素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招股说明书显示,联影医疗已经在布局超声产品,并且公司6大产品线事业部也包括了超声事业部。在国内超声市场,迈瑞医疗可以说是进口替代的主力军。可以想见,未来,联影医疗和迈瑞医疗将会在超声市场上相遇。
从收入规模上来看,招股书显示,联影医疗在年、年、年营收分别为20.35亿元、29.8亿元、57.6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万元、9.37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3亿元、-2.55亿元、8.7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11%、42.06%、48.81%和51.85%,主营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
相对而言,年,万东医疗营业收入11.32亿元,归母净利润2.21亿元,毛利率50.37%;年,东软医疗收入24.59亿元,同期净利润万元,毛利率36.7%。年,迈瑞医疗取得营收.62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66.58亿元,毛利率为65%。联影医疗的毛利率和营收均和迈瑞医疗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增长迅速。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支持国产器械的政策,如《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对种医疗器械,给出了“审核建议比例”——其中种医疗器械,要求按照%的配比采购国产,其余的按照75%、50%、25%的配比采购国产。在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加速实现国产替代的背景下,国产医疗企业显然有着莫大的发展机遇,极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巨头公司。
在国产医疗影像设备领域,联影医疗是当之无愧的头号赛道选手,但一旦上市,公司势必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全方位加速前进,甚至撼动迈瑞医疗国产医疗器械“一哥”的地位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