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这位呼市老人用镜头记录城市变化澎湃在线

发布时间:2023/4/21 17:20:27   
                            

在网络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呼和浩特的黑白老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其中绝大部分就是出于任志明之手。这位年近80岁的老摄影家,用自己半生的经历去记录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变化,本期《玉泉故事汇》我们一起跟着任志明的照片,去看看曾经的呼和浩特。

(视频时长03分55秒▼)

工人出身的摄影家

任志明从小喜欢美术、摄影,十四五岁时参加了工作,当他挣了工资,便开始存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照相机,一台二手的天津产的幸福牌相机。之后他又先后有了自己的印像机和放大机。

设备齐全了,任志明的摄影道路便不受拘束,开启了想拍啥拍啥的模式。家人、邻居、工友都成了他的模特。

从一名毛纺厂的学徒,到工会宣传部、市场部,再到最后的退休,任志明始终没有离开过摄影,这一拍就是60年。

用镜头记录城市

祖籍山西的任志明四五岁便跟随父亲来到呼和浩特,一直生活在旧城,这里的一百多条街巷,东南西北他都生活过。他说自己的根就在这里,他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是用语言说不清楚的。

现在很多人怀念几十年前的扎达盖河,清清的流水,里面还有鱼虾。但是任志明说这些都不是真的,他从小亲眼见到的扎达盖河根本不是这般景象。在任志明小时候,呼和浩特旧城是没有下水的,每家每户的下水必须要倒到扎达盖河里去,所以导致河水很脏,被污染的很厉害。

从任志明10岁起,扎达盖河开始漫长的改造,直到他七十岁时才改造完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扎达盖河是最美的样子。而扎达盖河这些年的变化,都被任志明的镜头记录了下来。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网上发牢骚,说我们现在吃的蔬菜不干净,过去老人们吃的可都是纯生态,不使用农药的蔬菜,任志明对此言论再一次表示反对。据任志明回忆,他在上小学的时候基本没吃过什么蔬菜,因为从晋北山区走西口来呼和浩特的人都不种菜,更没有吃菜的习惯。

平时主要吃的蔬菜就是土豆,而且过去的土豆和现在人们吃到的土豆还不一样,现在的土豆个头大,口感好,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过去的土豆只有核桃大小,颜色也是绿的,味道是又麻又苦。西红柿也是如此,解放前人们还普遍不认得西红柿是什么。和土豆一样,过去的西红柿也是如核桃般大小,通体绿色,吃完之后全嘴发麻,说话的时候嘴唇都不听指挥了。

把城市发展留在影像中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时候,呼和浩特《印象青城》的主持人张景植为了做毛纺厂的节目专程来采访任志明,看到任志明桌上放着一本《呼和浩特旧城古建》,觉得这本书太好了,非常值得印刷出版,于是和玉泉区政府汇报了一下,没想到领导当天就决定出版。

《呼和浩特旧城古建》出版以后反响很大,之后任志明又出版了一本《呼和浩特古建藏精集》,样书出版后又被一抢而空,现在就等待着正式出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任志明想出书远远不如网络的传播能力,于是他开始将呼和浩特九个旗县区的古建,尤其是古民宅,耗时半年的时间编辑成新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2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