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因高中生的一条建议,退役科考船成教育
上海浦西黄浦江畔,
一艘巨轮停靠在这里,
静静迎接着往来的游客。
图片源自网络
它是我国第一代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
也是上海的一处
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
而就在去年10月之前,
“远望一号”一直还只是“退役模式”,
并未向公众开放。
谁能想到,
这样的变化背后,
是上海高中生的一条建议在发挥着作用……
市民的“好声音”,成为城市治理的“金点子”和城市发展的“金钥匙”,正成为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际,7月17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迎来了自己的一周年“生日”,记者近日从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获悉,过去一年以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共收到群众建议2万余件,其中,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报送重要建议余条,报送的建议采纳率达到了98.3%,一个个建议转化落地见实效,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源源活力。
“远望一号”停靠9年再启航
年5月的一个周末,闵行三中的高中生单哲非和父母亲来到贯通后的黄浦滨江散步游玩,偶尔间发现了一艘漂亮的船只,走到近处才发现原来这竟是功勋卓著的科考船“远望1号”。
图片源自网络
由于闵行三中是航天特色高中,单哲非自然对“远望一号”并不陌生。“它在退役前,先后44次远征大洋,安全航行多天、44万海里,这样的辉煌历史让它享有‘海上科学城’的美誉,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骄傲。”
怀着崇敬的心情,单哲非特别想登船做进一步了解,但遗憾地被告知,该船不对外提供参观服务。
回家后,单哲非进一步了解到,早在年11月,“远望1号”就已荣归故里,一直停靠在世博园黄浦江畔。由于多年来缺乏养护,大船早已锈迹斑驳。
于是,在经过充分的调查,并相继征询了父母亲和身边同学的意见后,单哲非在年6月末,通过“市委市政府领导信箱”提交了一份“将‘远望1号’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向公众开放”的建议。
单哲非在建议中这样写道
“鉴于‘远望1号’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贡献及科学价值,要进一步将其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向公众开放。组建一支由相关科学工作者、参加过‘远望1号’航天测量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共同参加的讲解队伍,通过宣传‘远望1号’的光荣历史、普及远洋测量科学知识等,增强广大学生和民众的民族自信,激励全社会更好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市科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与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党委、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沟通协商。经多方沟通,都认为将“远望1号”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当时市科委回复称,虽然经上船勘验,发现“远望一号”长期风吹雨打,其甲板、舱室等均遭较大损坏,但“江南造船集团”愿意配合该船的开发和使用。在此之后,江南造船集团研究并提交了此项工作的推进方案,对“远望一号”启动了全面整修,去年10月1日起,“远望一号”正式纳入江南造船集团的“工业旅游”项目,再次“启航”面向公众预约开放。
16个区、个村居全面布点
一条好的市民建议,改变一种社会现状,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常态。
去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挂牌成立,随后,一个多角度“触网”的人民建议征集体系建立了起来:全市16个区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入驻“随申办”;建议征集渠道铺到全市6多个村居;城投集团老港基地、华东政法大学等企业、高校,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相继设立;杨浦滨江、普陀城市网络化综合服务管理片区、长宁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等也相继设立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工作站……
在这样的布局之下,“1+16+X”征集网络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群众通过“家门口”“手头上”的建议征集渠道建言献策、参与治理正成为“人民城市”新风尚。
来自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共收到群众建议2万余件,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报送重要建议余条。2万多条建议中,涉及城乡建设、教育、交通运输类的建议占比较大。一年来,各级征集办共摘报报送重要建议件,建议质量相比往年稳步提升,报送的建议采纳率达到了98.3%。
和单哲非一样,罗克平也是一名普通的建议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参加活动,当他乘坐地铁一号线到达黄陂南路站出口,地铁站内只见多处醒目的中共一大会址指示牌,却找不到中共二大会址指示牌。为此,罗克平建议有关部门在地铁黄陂南路站设立中共二大会址指示牌。该意见随即被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采纳,在研究二大会址信息增设的可行性后,上海申通地铁决定在车站街区图中加入二大会址信息,以方便乘客寻找。
而除了依托信息来源丰富的人民建议征集体系之外,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还主动“走出去”征询声音。过去一年里,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就联合30余家市级职能部门,围绕“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实事项目、五个新城规划建设、“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开展了余次“主动征集”活动,收到各类建议逾万条。征集到的发挥“老专家智库”作用、加强中央活动区功能复合等建议被吸纳进“十四五”规划。
立法保障奏响建议征集“最强音”
今年7月1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这部地方法规,规范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流程,对建议的落实转化的具体方式和机制作了明确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上海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记者获悉,为了推动立法,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先后召开了8场立法调研座谈会,并分别到杨浦滨江、虹桥街道开展调研。相关部门、各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建议人代表、市民代表等都对此次立法给予了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