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17/x4i2zos.html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批评家顾铮撰写的《中国当代摄影景观(—)》不久前由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勾勒了中国当代摄影脉络,分析了摄影生态。在近日的一场新书分享会上,顾铮与作家、艺术评论人btr围绕“街头·摄影·写作”的主题展开对谈。“有口音”的当代摄影史顾铮:我们今天的题目“街头·摄影·写作”,这三个东西对这本书来说,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回事情,为什么?所谓的历史,如果用摄影来比喻的话,就是一种快照,一张一张,或者一段一段的。这么浩瀚的历史,这么丰富细腻的人类的社会实践,而且不仅仅是摄影史、美术史还是其他,都是对漫长历史阶段的快照。而这个快照里面遗漏的东西其实更多。btr:大家一听到“史”,往往就会和枯燥联系到一起,或者会感觉到它的深度,可能会吓退很多人。但是书名中用到“景观”这个词,摄影本身的媒介会让大家更亲近了。顾铮:这本书的书名我坚持不用“史”,我想用“景观”比较好,“景观”这个词有一个从谁出发去看的意思,于是这个“看”天然就有了一种局限性,是我个人视角看到的,但是我的站位、我的视野肯定是有限的。《中国当代摄影景观(—)》顾铮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7btr:我觉得顾老师刚才提到了重要的一点,是一种从自身出发的主体性,或者说个性,在这个书里体现得也很明显。听我们两个人讲话,大家能听出我们都有一点上海口音,但是顾老师的上海口音更明显。这个书也是一样,你写当代摄影史的时候,需要有这么一些口音,它是可辨别的,是独特的。顾铮:我和btr老师两个人都是摄影爱好者,到现在为止始终觉得最开心的事情还是拿着相机在马路上走走看看,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放空,但是同时又是一种紧张,时刻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