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资源 >> 灵魂拷问拿什么挺起A股的脊梁
1月6日多家证券媒体集体发声为A股市场打气,证券日报更是头版发表重磅文章喊话机构投资者“挺起A股的脊梁”。
证券日报指出,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反观美国主流投资机构出手护盘,我国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仍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鼓励投资者:“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和积极应对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
澎湃:拿什么挺起A股的脊梁官媒发声后,1月6日澎湃新闻通过一篇社论,发出灵魂拷问:拿什么挺起A股的脊梁?
澎湃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0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元,达到5.5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接近0万亿元,达19.76万亿元,可以说我国资本市场已是机构主导型市场。让机构投资者发挥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
机构投资者属于代客理财,其背后是投资委托方,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表现直接影响的是其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使用的资金,属于受托基金,而且许多是开放式基金,一旦一级和一级半的投资者不看好,或者在公私募的协议中一旦触碰相关条款,投资者赎回公私募产品,就会引发市场联动反应。
进入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低,其实很多是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端的回撤,触发了赎回条款,而机构投资者不仅没有做好相应的流动性管理安排,而且有些甚至变相加了杠杆,导致投资人的赎回引发二级市场的挤兑,机构消极主动抛售股票,从而在市场操作层面上,市场内生的估值调整以“跌跌不休”的市场情绪表达出来。
当前投资者与管理人的互信并不牢固,很多还是基于契约条款约束,即目前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契约型基金为主,公司型基金很少。这种契约设定,从根本上是投资者对管理人的专业缺乏信任。毕竟,国内机构投资者,严格而言都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管理人,大多尚不具备成为一个完全独立信用资格的投资管理人,尤其是很多基金经理,更多强调投的能力而缺乏管的水平,最直观地表现在其基金的流动性管理上,即,基金管理并没有考虑到流动性风险,导致投资组合进攻型的矛多、具有安全垫作用的防御性的盾少。
此外,在融资设立基金的时候,更多强调销售,而忽视匹配,即没有很好地将基金的风险策略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等进行有效匹配,从而导致基金本身就存在内稳性问题等。
澎湃认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机构主导市场的初期,要真正有效降低市场无序和失序风险,需要机构投资者用专业营造信任,监管机构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塑造市场秩序。
金融投资报:A股“挺起脊梁”需要资金与信心形成合力紧接着,金融投资报评论员刘柯发表评论文章,进一步指出:
A股要“挺起脊梁”需要什么?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市场,需要对中国经济基本盘的韧性充满信心,而不是一味把眼光盯住外围市场并放大利空因素。
刘柯表示,虽然周三大盘的V型反转暂时让开年来账户大幅缩水的股民松了一口气,但决定大盘能否稳住,并走出切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行情的关键还在于机构资金的态度,以及资金是否能改变悲观预期并形成合力。并认为:
从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看,筹码供给与资金供给始终是一对“冤家”,是此起彼伏的关系。
美国股市最近几年的大牛市,就是因为美联储不断放水催生的,当然资本市场也很给力,利用这些流动性让特斯拉、苹果等巨头公司越做越大,实现了资本倍增效应。
而A股最近几年由于大规模扩大直接融资,新股IPO速度创了世界第一,使得场内资金颇显紧张,A股在实现了市值和上市公司家数横向发展的同时,也间接制约了指数和个股股价纵向发展的空间。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A股成长的必然过程,没有具备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规模,显然这个市场即便涨起来也是虚幻的。A股市场需要更多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硬核科技公司、高端制造业公司、专精特新细分龙头公司。优质公司一旦形成群体效应,对全球资金也更具有磁石效应。
刘柯表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市场主体在力挺“A股脊梁”,它们就是用真金白银增持或者回购自家股票的实控人或者大股东。
从去年11月到现在,有接近40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发布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上亿者比比皆是,最多的就是刚刚上市的中国移动,移动集团预计将投入30到50亿元增持A股,并且不设增持价格。
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A股大跌后,公募基金开启了自购潮,拿出真金白银支撑市场。
昨日1月6日,中欧基金宣布,其将于近期申购并长期持有自己旗下医疗主题基金,且将于公告之日(1月6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合计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当日华安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自1月6日起至月5日,将使用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万元。
1月7日,易方达、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大型公司陆续公告,将进行自购并且长期持有旗下权益公募基金。目前两日内,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已超过6.4亿。
数据统计,截至1月5日,加上发起式基金法规规定成立所需的万种子资金,新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已达4.5亿元,加上这两日的超6.4亿元,年内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已达近11亿元,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除了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买入,还有不少基金经理也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自己的基金。
今年以来李晓星、陆彬、国晓雯、杜猛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及所在公司投研团队、高管人员、普通员工等纷纷自掏腰包认购公司旗下新发基金。
不仅大型公募在行动,一些“新生代”公募也开启自购模式,如恒越基金和旗下的基金经理崔宁,在恒越医疗健康精选混合发行上,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跟投万元,基金经理崔宁自购万元。
自购彰显对后市信心业内人士表示,0年A股市场震荡不已,基金公司拿出“真金白银”来自购显然是为了跟投资者共担风险,也显露出对市场不悲观的信心。
此外,证券时报最新援引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A股韧性明显增强,持续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经济日报今日还转发了证券日报文章,向市场传递支持“挺起A股脊梁”的信号。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