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前景 >> 开国大典高清彩色影像刷屏剧组曾派人到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吴净净
近几天,有一段短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这是中央档案馆公布的开国大典的彩色视频,除了是彩色的,清晰度也很高,而且足有12分钟,和以前大家看到的黑白版对比鲜明。与此同时,正在热映的献礼片《决胜时刻》片中的“超级彩蛋”也迅速引来刷屏。片中引用了4分钟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而且是经过修复后的彩色高清4K画面。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感受这一珍贵历史影像,让很多观众热泪盈眶,更体会到什么是“穿越时空的震撼”。
《决胜时刻》中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中经历的那些“惊心动魄”,电影之外,这部聚集了国内老中青三代、数十位知名演员的电影,也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孩子”,近日,监制、导演黄建新接受了今报采访,讲述了电影诞生的幕后,以及那4分钟4K高清开国大典真实影像登上大屏幕的机缘。
超级“彩蛋”
“仿佛在看开国大典的现场直播!”
事实上,在《决胜时刻》上映之前,就有一组“彩色高清”的开国大典照片在网上疯转了,这些就是电影中截出高清图片。看到伟人们如此高清的彩色照片,不少网友惊了“我的天啊!这不是演员,这是真人!”也有网友搞笑回复“我的地啊,是真人,零片酬出演!”随着电影的上映,越来越多的高清动图也出现在网络,不再是模糊的黑白影像,这彩色高清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伟人坚定的眼神和紧锁的眉头,也看到他们看着欢呼人群时的开怀大笑。“有一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有网友表示:“从黑白变成了彩色,也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就好像发生在现在一样,看到这些彩色的画面,这些在共和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这些曾活在教科书里的人物,就这样鲜活的出现在影像里,觉得好亲切,又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我们在看开国大典现场直播。”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但当时画面都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有一次,有人跟我说,手机上出现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的彩色录像,我一听就觉得很不寻常。”黄建新想到,当年自己拍摄《建国大业》的时候,也用了几个开国大典的实况镜头,找遍了国内的资料库也只是几段黑白影像,“我就赶紧去问彩色影像的出处,原来是美国从俄罗斯那里找来,用在了一个美国的纪录片中,于是我们立刻派人前往俄罗斯。中国在年的时候,技术上很落后,很多新闻片、纪录片都是俄罗斯拍的。”
可惜的是,俄罗斯的档案仓库发生过一次大火,很多珍贵的影像都烧掉了。黄建新派出的两组人马把所有能找到的相关纪录片都翻出来了,最终在尚存的胶片中,他们找到了一段四分钟的、16毫米胶片拍摄的开国大典的影像,于是就买了下来,最终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真实影像就来自这段影像。
修复“遗憾”
“少了一些层次感,但是足够清晰!”
当然,这段四分钟的影像并不是最后的样子。“这段胶片的质量太差了,晃动、焦点不实,到处是划痕、颜色也有脱落。”黄建新透露,刚好当时中国有一家企业在研究转4k的技术,他就把这段胶片给他们去试,“结果是‘焕然一新’!”虽然只有4分钟,但有从事影视工作的业内人士介绍,这4K修复是一个工程浩大的事情。所谓4K影像修复主要指借助数字技术按照4K标准,修补老胶片上受损的影像“整旧如旧”,尽可能地恢复光影被“捕捉”时的模样,而4K分辨率是目前胶片还原的最佳状态。随着技术的革新,现在不少老电影也用了4K修复技术来修复,今年初,“修复光影,传承文化”中国4K影像修复工程启动,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抢救和保存一批珍贵的电影作品。版电影《开国大典》,目前就以全新4K技术修复完成,也将再度与观众见面。而参与电影《开国大典》影像修复的有关负责人也曾在媒体上表示,当时有10分钟左右的镜头呈现在大屏幕上的画质损害较大,仅修复这10分钟,就要有个修图师共同完成。
所以,修复《决胜时刻》中的这4分钟真实影像并不简单。如果底片质量比较差,需要做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对老胶片进行接补、清洗、数字扫描之后,再扫描为数字化视频内容。还要进行画质、音频、颜色等各方面调整,还要进行视频降噪、消除抖动刮痕、数字调色等处理。这个过程中,甚至还会需要专业的修图师以肉眼观测识别,逐帧进行手工修复。像这段胶片已经有颜色脱落的情况,那么仅还原原来的色彩就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因为颜色区分非常细,不能创新,要尽量保持原来的样子。可以想见,这短短的4分钟也是一件费时、费事的大工程。
“虽然它的层次感比较少,但是,清晰度足够。每一个画面都如此鲜明、生动,从来没想到开国大典能这么清晰,而且还是彩色地展现在面前,我们自己看都特别激动,仿佛穿越到了过去。”黄建新坦言,这段罕见的真实素材能出现在影片中,是一件特别欣喜的事情,他相信年轻观众也会有这样的感受,能看到当时的坦克,当时的士兵,当时的人们……而这也是他特别高兴的一件事。
“超能导演”
拍了67天,走了五个省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0年前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消息,很多人不知道,在排山倒海的欢呼声背后,实际上是暗潮涌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史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电影《决胜时刻》就是还原这段紧张,又让人难忘的历史。“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决定了特别多的事情。”黄建新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电影这种比较感性的方式,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去年十月,博纳董事长于冬和导演黄建新接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任务,要筹拍一部讲述香山故事的献礼片。执导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主旋律影片的黄建新,接到任务也有点发愁,“太难了!”因为不想重复以往的主旋律创作,希望找到新的方式来表达,“有些电影的内容是一样的,你怎么样才能够拍出新的感觉来,这就是挑战。”最终团队找到了曾创作过《新龙门客栈》、《投名状》、《邪不压正》等作品的金牌编剧何冀平合作。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并恶补了相关的影视作品之后,何冀平用了短短14天时间,就拿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故事大纲。而另一个挑战是,这个剧组在短短67个工作日内走了五个省市完成了拍摄。后期制作时连着好几天每天只睡俩小时的黄建新感慨,电影《决胜时刻》创造了他个人拍片生涯的“奇迹”,这个在片场工作起来比年轻人还卖力的老前辈,也因此获封“超能导演”称号。
最终的成果也得到了认可——电影上映后,收获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因为影片不仅展现了毛泽东孜孜不倦的工作瞬间,也再现了伟人的生活化场景,还通过勾勒毛泽东与战友、与警卫员、与儿女相处的细节,让毛泽东的形象更加立体而真实,用黄建新的话说“动用一切方法塑造人物,展现喜怒哀乐,是这部电影创作的核心。”
选角内幕
有人自荐演反派,有人提前去“整牙”
和以往的献礼片一样的是,《决胜时刻》里也有数十位知名演员,唐国强、刘劲、黄景瑜、王丽坤、秦岚、林永健、马天宇、张涵予、濮存昕、孙茜……有演技扎实的老艺术家,也有当红的人气小生,如何把几十位演员安排得妥妥贴贴,不让人出戏,对导演来说,也是一大考验,“我们戏份有限,就需要好演员,在有限的戏份里把人物的气质拍出来。选演员只有一个点,合适就好。”
即使是片中戏份不多的角色,黄建新也力图使人物生动有趣。说到演员,黄建新也透露了不少幕后花絮,比如本来想找张涵予演李宗仁,但张涵予认为濮存昕更适合李宗仁这个角色,就自荐演了“反派”毛人凤。然后,黄建新又花了两个晚上打了七个小时电话,来说服濮存昕。当然,一开始对方也不接受,“说我哪里像李宗仁,我比李宗仁高好多!我说特别希望他能来,因为能把这个角色立住,需要特别深厚的艺术功力。”第二天濮存昕说“我有一个条件,医院做一个牙托”,因为李宗仁嘴有点凸,如果戴上牙托,站在镜子前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自信,他就来,“结医院,第四天他说我来了,我就知道他戴着牙托来演了”。
在电影中,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有主席和警卫员的之间的日常“互怼”。电影中毛主席虽然经常“怼”黄景瑜演的陈有富,但帮他追起女友来也是毫不含糊,展现“神助攻”一面。戏外,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小鲜肉”代表合作起来也是相当融洽。演过40余次毛主席的唐国强,这次又演出了毛主席不一样的温度,提到这位合作多次的老伙计,黄建新也佩服对方的敬业,记得拍戏时是四五月份,天气开始升温,唐国强在封闭的车厢里穿着厚厚的棉衣,环境闷热、空气流通不畅,也是毫无怨言。
在这样戏骨扎堆的剧组里,年轻演员也会感染他们的敬业和专业。黄建新是第一次和黄景瑜合作,对这位年轻演员的努力印象深刻,“记得有一天拍戏,工作人员说他病了。我一开始没在意,后来看他在那晃悠,我说你怎么了?他说我烧的很厉害,医院,一检查39度3,已经烧了两天了还在那坚持着。”所以,也可以看到,即便是“流量”艺人,在这部电影里,都散发出不一样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