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山居,露天看老电影的第二春新民周刊

发布时间:2022/11/22 8:48:03   
北京专治皮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10611/9052322.html

文、图

陈慈林

浙江德清好友楼其梁(阿梁)发来张电影海报,告知我9月20日18时30分,在县城隐龙山庄玉龙苑举行怀旧老电影首映式,放映的是年上海天马电影厂出品的黑白电影《蚕花姑娘》。

隐龙山庄在当地属于高档别墅和排屋区,在时尚住宅区放映怀旧老电影,自然引来很多观众。我刚巧在德清县城武康,自然兴匆匆赶去助兴。

怀旧老电影海报

阿梁退休前是一家报纸的摄影记者,退休后开了家影像馆。他热心乡土和民俗老物件寻访,已收藏了多件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老物件藏品,包括几十架不同型号的胶片照相机、照片放大机等。

他还联络几位原电影公司退休老职工,寻来一架上世纪60年代出品的“长江fle--4”型16毫米电影放映机。5个平均年龄69.6岁的发烧友,成立了“(武)康城老电影组合”。

“(武)康城老电影组合”成员(后左一为阿梁)

这台放映机是从电影公司的仓库里淘来的,刚入手时,已濒临报废,大家对是否能修复都没把握。几位老电影人凭着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到处寻找零配件,修复后一次次精心调试,最终使这台濒于报废的机器焕发青春。当放映机灯光在银幕上闪烁、清脆的机器运转声响起时,几名年近古稀的老小孩,兴奋得犹如寻回了心爱的玩具。

修复后的“长江fle--4”型16毫米电影放映机

说起来,我对这款机器也有特殊感情:年我调到武康工作时,与电影公司驻公社放映队三名放映员成了朋友,他们用的就是这款机器。他们经常用自行车驮着放映机、银幕和喇叭,到下属十多个大队(村)巡回放映。虽然放来放去都是《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几部老电影,还是很受乡亲们欢迎。电影队一进村,老老小小都像过节,早早在操场上摆满了凳子。

我也经常跟着他们下村放映,耳濡目染,我也学会了操纵这架放映机。有时他们人手不够,就由我充数放映……

老电影人修复放映机,还得有电影拷贝。如今已进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35毫米的标准胶片电影也早退出了历史舞台,更别提16毫米的小胶片了,经过千方百计多方寻觅,总算收集到了几部老电影胶片。

精心筹备一年多,终于迎来了首映式。阿梁告诉我,选择《蚕花姑娘》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编剧顾锡东是在德清采风半年后完成剧本创作的;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以德清为代表的江南丝绸之乡的养蚕故事;电影拍摄除了小部分在摄影棚完成,绝大部分都是在德清古镇新市和干山农村等地完成的。阿梁说,让德清人在家门口看在德清创作、拍摄、讲述德清人故事的老电影,具有特殊意义。

百度上关于电影《蚕花姑娘》介绍的截图

仿照当年露天电影传统,两幢别墅间的马路充当放映场所,首映式的消息虽只通知了几个朋友,很多热情观众还是闻讯而至。银幕还未挂妥,空地上已经摆上了大大小小的几十条各类椅、凳……

银幕刚刚挂起

两位小观众静坐等待放映

赤膊大叔当模特

别墅主人客串售棒冰

为了找回当年的感觉,一位大叔有意脱去上衣,把背心搭在肩上,手里摇着大蒲扇。他的造型成为许多人拍摄的模特……

传来一阵敲击木箱售卖棒冰的叫卖声,一位邻居大叔客串售货员,自行车书包架上放了只蓝色棒冰箱,哄笑声中,短短几分钟,几十支棒冰被捧场观众一购而空……

阿梁调试机器,做放映前的准备工作

阿梁说,今后要寻更多片源,经常为乡邻放老电影

阿梁开始放电影

电影放映中

观众们聚精会神看电影

许多老人从电影中看到久违的熟悉场景时,不时传出感叹声

毕竟已有几十年没看露天黑白电影了,当熟悉的主题曲响起时,从未看过黑白电影的小孩子和年轻人感到很新奇,六七十岁的老人感觉很亲切,犹如找回来了儿时的感觉。

虽然已进入信息时代,娱乐休闲方式丰富多彩,但怀旧老电影,在帮助老年人寻回半个多世纪前的儿时感觉,让年青一代体验老辈人的生活环境,有特别的魅力,一位80多岁的老伯说,阿梁做了件好事,期望有机会看到更多老电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