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台新版护照亮相,放大TAIWAN

发布时间:2023/3/22 13:39:44   
公益中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213655.html

综合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报道,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2日公布所谓台湾新版“护照”封面设计,为了强化所谓“台湾元素”及“辨识性”,将封面上的英文“TAIWAN”字样放大、字体也加粗,预计明年1月发行。此事引发岛内各界争议,台湾网友批评“了无新意,空空洞洞”。

据报道,台立法机构在7月22日通过决议,要求行政部门提高所谓“护照”上“台湾”的辨识度,叫嚣避免在国际交流时与“中国”混淆。民进党当局行政主管部门2日与台外事主管部门共同公布新样式,相关后续如“驻外”人员名片、“华航”机身涂装等,仍在讨论中。

民进党当局这一谋“独”行径在岛内引发极大争议与批评。民进党在台湾的“去中国化”,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搞“台独”。

此前,台湾教科书大搞“去中国化”,有网友质疑,“读历史难道只能靠追剧?”追剧圈粉,进入5G时代,这是休闲娱乐而非教育,相信大家都同意;遗憾的是,在新课纲的规范下,高中历史课本把中国史纳入东亚史,中国历朝历代的时序发展、政治演变、文化成就和重要人物全都变成断简残篇,因为课本的编辑主旨是把中国和日本、朝鲜、越南并列,所以学生必须学习这几个地区的历史,例如历史大事年表的分项标题是:“东亚大陆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中国”二字彻底消逝无踪。

初一初二年级课本进行对照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初一在讲到日本在台湾的统治期间,就连描绘一间百货公司都要事无巨细的描述,而对待中国历史却采取大搞“去中国化”的形式,这意欲何为?

台湾教科书大搞“去中国化”,企图将台湾学生从中华文化剥离出来。那么“去中国化”到底给台湾带来了什么呢?

所谓“去中国化”在台湾经历了从边缘异类到主流“显学”再到“政治正确”的过程。

首先,“去中国化”加剧台湾政治陷入民粹化泥潭。台湾政党的掮客属性较为明显,“惟民意是从”的实质是“惟选票是从”。许多台湾民众俨然已将台湾视为“我者”,而将大陆视为“他者”。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主动叫嚣放弃“九二共识”,肃杀的政治气氛可见一斑。

其次,“去中国化”加重台湾经贸陷入停滞困局。两岸贸易也是台湾经贸的重要支柱之一,大陆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且两岸同根同源,消费习惯亦颇为相近,是台湾最大的贸易地区。民进党当局先后提出的“告别大陆”“北望美国”“南向东南亚”“西进澳洲”等经济策略,都是其企图让两岸经济“脱钩”的伎俩。

最后,“去中国化”会对两岸和平统一造成巨大阻力。民意相通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大陆先后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保障台胞在陆经商求学生活的权益。此外,“助力台企11条”,更是解台商之忧,疏民众之困的切实举措。

然而,当前民进党当局将“去中国化”与“反统战思维”相融合,利用“舆论战”“网络战”等大打“悲情牌”“反中牌”,不断挑拨两岸民众情绪,激化对立局面,以此赢得选票,攫取政治利益。诚然,短期而言,“去中国化”可以通过扭曲社会氛围来提升所谓的“台湾团结”,但这是一种建立在严重“内卷化”趋势上的掩耳盗铃作法。

顺应历史大势,构建两岸间积极正向的“中国价值观”,驱散“去中国化”阴霾,已迫在眉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7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