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前景 >> 讲座分享回顾视觉与触感暗房的温度
“这是什么型号的相机呀?光圈快门在哪里?”“这张照片拍得好惟妙惟肖,质感也很好,是怎么弄出来的?”4月1日晚,现场琳琅满目的胶片器材与摄影作品让在座的学生们赞叹不已。
这一晚,凌学敏老师带着他一些旧时的各种规格胶片相机、学习时练习拍摄的胶片以及一些暗房冲洗的照片,来到德馨书院创意工作室现场,他从自身在东京学习使用胶片的经历出发,分享了在胶片摄影时代里那些现在被简化忽略了的摄影素养。
在数码相机和智能相机普及之前,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暗房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封闭的环境里、特殊的灯光下,黑底胶片变成了一张张相片。活动现场,凌学敏老师分享了他求学时在暗房里的冲洗、放大的胶卷和底片,许多回忆和过往被重拾。
“我们当时记录了拍摄的相机型号,使用的光圈、快门参数值,但遗憾的是没有记录拍摄的日期。”凌老师随手拿起桌面上一张4*5画幅、标有拍摄相关参数的摄影作品介绍到,这些作品已经保存了将近30年,但依旧没有褪色,且仍然可以感受到化学药水散发出来的独特味道,这与药水温度、曝光时间、工艺等有着很强烈的关系。
(凌学敏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他拍摄冰雕作品时的心得体会)
暗房中常用设备有量杯、量筒、温度计、玻璃瓶、冲洗罐、剪刀、放大机、安全灯、暗袋,这些设备无论是在现代的暗房工作室还是以前的暗房工作室都是必备的。摄影师或者技术人员通过控制药水温度、冲洗的时长、药水剂量的配置、相纸曝光的时间和区域等步骤可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影像。
药水温度高低可以控制照片对比度和颗粒感,调配药的剂量可以控制照片的影调和色彩,用自制的黑色卡纸遮挡住固定区域可以控制相纸曝光区域的明暗,等等一系列的操作需要时刻保持严谨与冷静。
凌学敏老师表示,在日本学习广告摄影时,他也时常会因为冲洗出现的细微问题而被老师否定,被要求重新进入暗房冲洗。但也正是在不断地反复操作练习中,成就了凌学敏老师厚实的功底。
(凌学敏老师向大家展示获奖作品)
(凌学敏老师在日本求学时拍摄的产品作品)
活动最后,凌老师就先前报名参加活动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1
如果想要拍胶片,需要先了解什么?
谈论胶片相机的使用,胶片摄影的成本是避不开的问题。成本除了胶片相机和胶片的费用,后期的成本也相当大。后期的冲扫费用与扫描费用也在不断地上涨,不同版本的扫描仪收费也会有所不同。且随着画幅的不同,大画幅的费用更加昂贵。与胶片摄影相比,数码摄影的后期费用几乎为零。此外,作为学生,如果想要拍胶片,首先先把数码相机拍好,了解摄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打好一定的摄影基础后,再进阶到机械式这些有测光表的胶片相机。
2
现在用数码也能拍出胶片的照片,您觉得
这样的照片再打印出来的话,观感上有怎
样的不同?
所谓的“胶片风”其实也是胶片爱好者对胶片的刻板印象,很多初步了解胶片摄影的爱好者就会认为胶片就是“漏光、颗粒、胶片色”,其实不同胶片的成像风格是复杂多样的。例如在色彩方面,胶卷时代的色彩跟数码时代来比,目前来讲是没有办法比较的,数码时代没有办法达到胶卷时代那种色彩的级别。以富士公司为例,富士一直在修改的相机的感光元件,其人像模式极具特色。胶卷时代的皮肤颜色和状态,不是磨皮得到的,而是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此种色调的皮肤。
3
照片输出在挑选到暗房里面放大是一个怎
样的过程?观感上有怎样的不同?
首先一定要购买标准的放大镜,通过放大底片来挑选底片。将把一卷底片盖在相纸上面,然后用防牛顿环玻璃压平底片和相纸,根据经验先估一个曝光组合,打出一版小样预览照片的大概情况,如果不行就调整一下曝光量再来一次。
4
老师您可以分享一下在冲印暗房里的故事
吗?
暗房里面是寂寞的,灯光关掉了之后,房间里是黑的,只剩下一盏红色的照明灯。从拍摄到冲洗胶片到暗房放大照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日本学习摄影时,我经常是早上八点进去暗房,晚上九点才出来,将近一整天都是在暗房中度过,中途不能离开,所以我时常会提前一天准备好面包和可乐。有时候,冲洗一张照片需要洗一整天甚至一个星期,才能够调出所要的效果,特别是需要参加比赛的作品,对色彩等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冲洗出的照片要经过老师的检查,只有当老师拍板说“OK”后,才能算真正的冲洗成功,否则仍需继续调整。
5
您在拍这些照片的时候,您是怎样去观察
和思考的?
先思考,后拍摄,珍惜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机会才是对自己作品真正的尊重。首先是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要盲目地拍摄。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其次是要与拍摄对象多沟通,减少距离感。引导你的拍摄对象,让他/她更加自信从容,最后将拍摄的结果与拍摄对象共享。
6
我们要怎么样去判断一些好的照片和通过
作品去判断好的摄影师?
判断好的照片,一定要多看大师的作品,了解马格南这些世界顶级的摄影大师们,欣赏他们的大作。如何判断一位摄影师,首先看他的履历背景,了解该摄影师的文化程度和拍摄态度。第二是他/她坚持拍摄一个题材的时间,这反映了一位摄影师的决心和毅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