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

发布时间:2022/9/17 18:56:17   
北京好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从公元前年墨子《墨经》小孔成像至今,照相机的发展经历了2多年。照相器材、技术不断的改进创新,光学、化学的发展推动照相机的发展。开始是黑白照相机,后来发展为彩色照相机。照相,我是菜鸟,非专业人士。

我第一张照片是年小学毕业的毕业照。小学毕业,班主任杨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到富民县城照相馆照毕业照。记得是毕业考试后的一天早上,杨老师在校门口把我们集齐排队顺国道走,步行6公里,大约1小时零20分钟,我们走到县城照相馆。同学们梳妆,相师按高矮顺序调整位置,对我们和蔼地说:“面带笑容”,我们的小学毕业照照成了,几天后,我们收到毕业照片,大家穿的大多是灯草绒、涤纶布料做的衣服。

年7月,我在大营中学初中毕业,毕业照是黑白照。照片上的我瘦小,平头,灯草绒做的上衣。

年7月高中毕业,在富民一中老教学楼前照毕业照,依然是黑白照,照片中的我还是平头,衣服是夹克衫,依然是瘦。

年7月的中师毕业照是彩照,我穿一件淡黄色的夹克衫,比读高中时长胖了些。工作后时常与毕业班学生照毕业照,都是彩照,相册里留下了十几张毕业班彩照,有小学的,有中学的,色彩、清晰度、题字等都越来越好,师生照片中穿着越来越好,整齐的校服,灿烂的笑脸,可对照相的渴盼锐减。

如今毕业照是在本校,不用走路到相馆,不用几天前就激动得睡不着。工作后长胖了,三十年同学聚会时,同学在初中毕业照片上找不到我。

在没有相机的岁月,错过了许多美景美的瞬间。如今照相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想照就照。美景照、美女照、美食照;生活照、工作照。每个人的电脑或手机里都储存少则几十张多到上千张照片。

照相有专业的照相机,好的如单反;有小飞机航拍,可以从几十米的高空拍摄,照相的范围更大;有在手机上安装镜头,手机也可以远距离拍摄清晰画面。手机照片可以编辑,有美化、修剪、旋转、滤镜、贴纸、边框、马赛克、文字、涂鸦、虚化、调节等功能。工作中我偶尔用过调焦相机,买了在手机上安装镜头的设备,没有用过单反、航拍小飞机。留下照片较多的还是傻瓜相机。

我衣柜里放着一个傻瓜相机,起码是8成新,十多年没动了,可以照相,但淘汰了。这个相机是年买的,多元,用胶卷照,不用调焦,选景后直接照,所以称“傻瓜”相机。记得“99世博会”后,学校组织老师参观世博园,孩子才几个月,爱人在家照管孩子,我一人随行。入园后,大多一家人走在一起,我孤单无伴,就拿着买了不久的傻瓜相机到处拍照,开始,连装胶卷都不会,请人帮忙。买了一卷胶圈,在世博园全部照完,冲洗出来,感觉不错,世博园的各个展馆,绿地、花柱、花船、风车定格在照片上,收藏在我的记忆中。

儿子胖乎乎的,我用这个相机记录他的成长过程。儿子会走路了,在学校草地上姗姗学步,满脸欢笑,抓拍两张。冲洗出来,照得很好,背景是绿草地、红花,儿子大熊猫一般,面带笑容,憨态可掬,蹒跚地朝我走来。更可笑的是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尿湿了裤子,裤子明显看得出来湿了一片。至今,我觉得儿子这张照片是他童年时最好的一张。妻子见我照得好玩,也时常抢镜头,一次,我抱着儿子拉屎,刚起来就被妻子照了。儿子渐渐长大了,我们经常带着儿子到翠湖、大观楼、西山、金殿、圆通动物园、森林公园游玩,用傻瓜相机照了许多照片。儿子5岁,也会照了,草绿了、花开了、下雪了,校园里会有一家父子俩在照相,我给他照,他又给我照。

美景、欢笑留在了一张张照片里。我教语文,有时组织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口语交际等,我用傻瓜相机给学生照相。冲洗出来,学生看到他们的照片,很高兴。有几次,我和其他老师带领学生爬牯子山、老青山,又是用傻瓜相机照日出,给师生照相,记录下登山的印迹。

时代发展了,相机也越来越先进了,数码相机问世了。年我又用傻瓜相机照了一卷,拿去冲洗,照相馆都不接了,说:“早就没人用胶卷照了,我们的冲洗设备也早没用了。”从此再没用它照了。有时闲着无聊,我会抱出积满灰尘的4本相册,给它洗洗“脸”。翻看着一张张照片,其中,有的是用可调焦的好相机照的,有的是傻瓜相机照的。有自己当学生时照的,年轻、潇洒;有当了老师时照的;成熟、稳重;有单身时照的,无忧无虑;有成家后照的,幸福、温馨。买了智能手机,有照相功能,像素不低,照相更方便,照了不少,可是,多数照后看下就不再翻了,一段时间就删除,再已看不到。相比之下,我还是很留恋傻瓜相机照的那些照片,虽然费钱一些,但容易长时间保存。

我的傻瓜相机,虽然过时了,但我舍不得丢弃。我感叹改革开放40年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黑白照到彩照,照相机从无到有,傻瓜相机到单反,地面照到航拍,相册到电子照片。照相机、收音机、电视机的发展历程无声地记录着人民富起来的历史。

作者:笔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5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