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发展 >> 浙江本地确诊病例清零对所有入境人员
3月23日,浙江举行第三十八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二级调整为三级。
自2月22日以来,浙江已连续30天无本地新增病例。至今未发生因复工复产引起的确诊和疑似病例,也未发生境外输入疫情本地传播病例。尤其是3月22日实现了本地确诊病例“清零”的目标。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负责人介绍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近期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简要通报。
一、建立防境外输入精密智控体系,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夯实基础。境外输入是我省疫情防控的最大风险点。今天召开的省委常委会强调,把防控境外输入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进一步守牢防线、打好硬仗。近一个阶段,我省根据新形势新挑战,加速完善精密智控机制,形成以“一库一码一平台一指数”为核心的防境外输入精密智控体系。
“一库”即境外来浙人员数据库。通过广泛动员侨社、商会、侨眷等力量,提前摸排我省海外侨胞、浙籍在外人员情况,对近期有意愿入境返乡的信息进行汇总,逐一落实联系人。同时,结合境外疫情风险等级分类,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管理,重点对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来浙人员加强对接,形成全省一站式数据库和跟踪服务机制,避免因人员无序流动导致疫情传播。
“一码”即健康码(国际版)。对所有境外来浙人员推行健康码申领和广泛应用,有针对性调整赋码规则,实行橙、黄、绿三色分类。以健康码(国际版)为载体,将通过“个人信息申报+后台大数据比对”,运用数字化手段对个人境外涉疫风险进行精准标识,为我省防境外输入提供技术赋能。从3月13日上线以来,截至3月23日12时,全省已累计发放国际版健康码6.3万张。
“一平台”即浙江省入境信息预申报平台。凡目的地为浙江的拟入境人员,无论从国内哪一个城市口岸入境,都应提前在该平台上填报行程、健康等信息。在这里,也提请入境人员如实履行健康申报、行程史填报等信息报告责任。凡有故意隐瞒情况的,将作为失信记录纳入个人信用数据库,并有可能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各地要切实注重隐私保护,相关信息只能严格用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3.0版。精密智控指数是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挥棒”。从2月16日首次评价到今天,短短一个多月,指数不断迭代。从1.0版的管控指数、畅通指数到2.0版的管控指数、恢复指数,到3.0版的入境人员管控、境内人员管控、社会秩序恢复“三板块”评价,反映了我省疫情防控主要着力点的转换。虽然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但省委、省政府坚持“两手硬、两战赢”的总基调一以贯之、螺旋上升。
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对各地精密智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看到,境外疫情对我省“倒灌”的压力仍在加大,所以丝毫不能松懈。针对当前国际疫情快速蔓延态势,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人员绕道入境,潜伏较大的隐患。我省经过综合评估,决定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均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集中隔离措施将对我国公民和外籍人员一视同仁,对海外侨胞、留学生、境外旅居人员一视同仁,对境外直接来浙或其他城市中转来浙人员一视同仁。
集中医学观察费用及相关食宿等费用自理,长途转运费用自理。
对于检测和医疗费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的,按相关规定核报或理赔;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自理;对特殊困难人员,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救助。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妥善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方便其与外界保持畅通联系。
二、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为加快畅通经济社会循环注入动力。自3月2日以来,我省疫情“五色图”已连续22天都是绿色低风险“一色图”,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顺应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省委、省政府决定,取消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将由各设区市根据本地疫情风险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更好实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市。
针对疫情对广大企业造成的严重冲击,我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成立工作专班,精准高效做好稳企业防风险工作。推动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优势产品竞争力培育,探索“数字贸易”新模式。强化减支减租减息联动,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推动平台企业减免小微企业租金,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企业实施阶段性减息。大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扩大企业融资受益面,防范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妥善解决资金链、担保链问题。加强技术攻关,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安全问题,切实提升我省产业链竞争力。
为加强复工复产复市用工保障,我省大力开展“十省百市千县”省际劳务合作,积极打通健康互认、员工对接、交通组织等返岗堵点。尤其是针对湖北省的特殊情况,研究落实“点对点、一站式”集中精准对接等措施。自3月18日起,我省已调整湖北来浙人员健康码赋码规则。除武汉市以外,对其他16个设区市一律从“红码”名单中移除。也就是说,只要拥有当地健康标识、申领了浙江省绿码的湖北省人员都能顺利来浙,除用人单位内部要求外,不再有任何强制性隔离的区域性规定。同时,统筹安排我省滞留在鄂人员安全有序返乡。对所有来自或即将来自湖北的员工,我省真诚欢迎和期待!让我们在浙江大地携手共克时艰,奋力恢复经济、开创未来。
从当前监测情况看,我省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稳步恢复,但在不同领域还不平衡。要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加快推进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建筑业的产能恢复。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特别是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健全专项帮扶机制,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推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早日全面恢复。
记者问答
问:我省原先是对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健康医学观察,在二级响应下调为三级响应的情况下,为何要对所有境外来浙人员实行集中隔离措施?
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应急响应降级,是我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情况所作的应时调整,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确保“两手硬、两战赢”的信心和定力。但在具体每一个关键环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有底线思维。当前,我省正处于防境外输入的紧要关头,对所有境外来浙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是充分评估、审慎决策的结果。
首先,目前对疫情严重国家的界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于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已覆盖个国家和地区,有6个国家确诊病例已经突破万人大关,还有不少国家每天新增病例都在三位数甚至四位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相对稳定地划分哪些国家和地区属于高风险或较高风险等级,我们必须隔几天就要动态调整。
其次,也是更难防范的是,许多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人员通过低风险国家或地区中转入境。这极大地增加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从我省的境外输入病例中看,多起是由第三国入境的。
第三,基于对近期入境来浙人员结构的分析,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即高风险、较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比例已占80%左右。所以,将相关措施作适当扩展,在实施层面总体上属于平稳过渡,也便于政策透明和具体操作。此外,集中隔离较居家健康观察,也有利于减少漏洞。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省对入境人员的管控措施作了适当调整和完善。集中隔离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是针对病毒传播的风险,而不是针对返乡的侨胞和回家的留学生,也不是针对入浙的外籍人士。从公共安全角度,接受健康观察14天是所有境外来浙人员应一视同仁履行的义务,也是前期我省对本地和国内涉疫情重点人员所采取的一项公共政策。但隔离不隔感情,在实施中要妥善处理各种关切。
新冠肺炎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蔽性,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疫情反弹。因此,在三级应急响应的情况下,仍然要用最严格措施防控境外疫情“倒灌”,这也是我省精密智控机制的题中之义。隔离终究会给人带来一些不便,但大家从海外回浙江、来浙江,一定都希望浙江这片土地有可靠的健康的安全保障。
问:据了解,我省在清明期间,将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等集体性活动,请问各地将提供什么样的便民服务来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呢?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李洁: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清明节是我省最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今年清明节恰逢疫情期间,根据去年清明期间我省祭扫情况(祭扫群众达万余人次,祭扫车流量达万多台次,其中杭州南山陵园、安贤园单日最高群众祭扫人数都达到14万人次),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分析,清明期间人员聚集和流动的增加,将增大疫情传播风险。因此,根据民政部统一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分类指导”的要求,我们决定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集体共祭、骨灰撒海、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等集体性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同时,为尊重传统、缅怀逝者、寄托哀思,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管理服务机构将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不同的需求,提供三种便民祭扫服务。
一是网络祭扫。全省76家殡仪馆、个经营性公墓、余个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客服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