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发展 >>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新授课
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它们所成像的特点。
了解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及调节方法。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像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特点。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件。
一.激情导入,交代目标: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生活中的透镜。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照相机
观察课本上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图,确定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上一节讲过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情况?其物距、相距、成像特点如何?根据上一节讲过的凸透镜成像的四条规律,思考如何使照相机底片上的像变大?
小结:
[1]制作原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景物在镜头的二倍焦距点以外,底片在镜头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若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使相机靠近人,同时使镜头远离底片。
(二)投影仪
1.观察课本上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确定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是上一节讲过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情况?其物距、相距、成像特点如何?根据上一节讲过的凸透镜成像的四条规律,思考如何使投影仪屏幕上的像变大?要想在屏幕上得到相对于地面正立的像,应该怎么操作?
2小结:
[1]制作原理: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幻灯片放在镜头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屏幕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点以外。
[3]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为了在屏幕上得到相对于地面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放。
[5]想使投影出的像变大,应使灯投影片靠近凸透镜,同时使投影仪远离光屏。
(三)放大镜
1.观察课本上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图,确定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上一节讲过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情况?其物距、相距、成像特点如何?根据上一节讲过的凸透镜成像的四条规律,思考如何使放大镜像变大?
2小结:
[1]制作原理: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3]要使放大镜看到的像变大,放大镜应适当远离物体,但要满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
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组合作你积极吗?你还有哪些疑惑?
四.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必做题: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在胶片上成一个、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的像.
3.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物体通过它能形成一个、的像.
选做题:
4.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5.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_,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______像。
第四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在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