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央行孙国峰今年将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

发布时间:2023/1/12 14:47:10   
怎样判断是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67176.html

大河财立方消息1月16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中国金融》撰文称,今年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加强政策协调,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要素流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继续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途径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发展。

以下为全文:

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因应形势演变灵活应对

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但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明显。面对诸多不确定性,货币政策结合形势演化,适时预调微调,积极灵活应对。

年初,经济下行压力和社会信用收缩交织共振。在准确预判形势的基础上,抓准银行这一货币创造和政策传导的关键环节,开年即降准1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提供长期资金;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补充资本,支持信贷发力。第一季度,货币信贷先于经济回升,扭转了市场预期,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开门红”。

年中,中美经贸摩擦意外升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紧张。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及时定向降准并宣布“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有针对性地完善了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SLF)、动用存款准备金、流动性再贷款等防范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四道防线”,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各项措施有效维护了市场稳定,支持经济延续平稳运行态势。

下半年,面对“经济缓、物价涨”、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依然存在、全球降息潮相互交织的局面,前瞻性地研判国际形势和物价走势,保持定力,用改革的办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初,在社会预期稳定的前提下,市场力量推动人民币汇率“破7”,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拓宽了货币政策空间。8月17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布了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公告,推动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推广LPR运用,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促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9月初,实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为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提供长期稳定资金,同时精准滴灌,引导中小银行立足当地、回归本源。11月以来,推动中小银行永续债发行“破冰”,发挥LPR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激发贷款需求的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做好“三结合、三加强”

年,面对经济金融领域的诸多困难和挑战,货币政策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创新的做法,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

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关键要科学稳健把握好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宏观杠杆率仍处在高位,放松货币政策会放大金融风险和固化结构扭曲。在这一形势下,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不再设定具体数值的货币增速目标。这符合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征,兼顾了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既支持合理的经济增长,使货币增长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施策缓解银行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一是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提供2.7万亿元长期资金,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合理把握流动性投放节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稳定运行。二是以永续债为突破口助力银行补充资本,全年银行共发行永续债亿元,带动银行业整体同比多补充资本约亿元。三是引导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整体下行,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缓解利率约束,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

用降准的“缩表”支持广义货币的“扩张”。降准后,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增加,银行可能会归还或少借一定数量的央行逆回购、MLF等短中期工具,短期体现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小幅缩表。但在现代银行信用货币体系下,无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都增强了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过去两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持续稳定在35万亿~37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保持在12%以上,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保持在8%和10%以上,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相较而言,发达经济体央行实施的是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扩表”会提高银行信贷能力,而退出资产购买计划“缩表”则会降低银行信贷能力,与我国降准“缩表”提高银行信贷能力存在本质差异,不宜简单类比。

经过艰苦努力,信贷供给明显改善。年前11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5.68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8.2%和10.7%,高于年末8.1%和9.9%的增速,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确保了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表明也没有“大水漫灌”。总的来看,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经济和金融不是孤立的、静态的,而是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年,货币政策着眼服务实体经济的全局,从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总量适度和结构优化、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等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

既稳总量又优结构。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作用,构建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年1月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5月对服务县域的农商行实施定向降准,年9月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实施定向降准,继续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年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民营企业和制造业融资条件明显改善。前11个月,普惠小微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是年全年增量的1.5倍;支持了万户小微经营主体,户数同比增长28.7%;五家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3%,比年平均水平下降0.7个百分点。前11个月民营企业贷款增加2.4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为12.1%,较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

既以我为主又兼顾外部均衡。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人民币汇率7元这个点位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9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