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国内资深交易员分享订单流交易策略基础小
本文为原作者授权“交易员说”及“汇商传媒”转载发布,若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自在原文链接:知乎专栏
趋势交易者热衷于交易突破,他们假定趋势会继续,觉得可以高价买入,然后在更高价格卖出。因为入场后很容易承受浮亏,还设置了MAE和MFE来评估最大变动幅度是有利或不利。
趋势概念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趋势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所以交易突破,容易沦为击鼓传花的庞氏游戏。
我要分享的订单流策略,突破只用来辅助预估方向,核心假设与趋势突破策略正好相反,或者说更接近现实中做买卖的思路:那就是只在批发价买入,等价格上涨时以零售价卖出。
在不理解原理的人看来,订单流策略是价格下跌时买入,价格还在上涨时卖出的高风险策略。
可在我看来,这个策略相当安全,几乎是买入就涨,卖出就跌。可以说,这就是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起爆点策略。
各路大神、高手们秘而不宣的压箱底绝学,接下来我将无偿分享。
只需要你暂时放下以前学到的东西,保持开放的空杯心态来学习这套策略。
一、我的交易策略迭代过程
1.Pricaction策略
初次接触裸K是阅读下列价格行为系列书籍:
NialFullrBabyPipsYTC六卷+附著Albrooks的趋势、区间、反转三篇许佳聪的《裸K线交易法》AdamGrims的《Thartandscincoftchnicalanalysis》其它……
它们几乎都是基于支撑阻力的主观交易策略,由于其中主观部分太多,比较依赖经验判断,因此学习过程较难,且胜率和盈亏比都不太理想。(晚上阅读逐根K线分析和服用安眠药的效果相同,交易时逐根分析K线脑子会烧掉)
中间甚至还学了K均交易法、顾比均线流,然而终究是在蹉跎时间,使用这种指标策略永远无法理解行情。仔细想想就该明白,如果盈利效果真的好,那些人又何必去开培训班?
YTC里提出的“最后批发价”概念让我找到了突破口,验证时买入就涨,卖出就跌。这让我感到十分诧异——这么神奇的方法,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发现?
尽管经过反复测试后发现,那只不过是盘整行情里的特定现象,但短暂的成功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根据YTC的提示去外网搜索最后批发价,直到搜索到SamSidn的文章。
2.供需交易策略与价格结构策略
年10月左右,从SamSidn的帖子里了解到供需概念后,又在forxmntoronlin这个网站里,搜到了很多供需交易的教程。对我而言,算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供需策略比PA策略更客观有效(特指之前提到的PA资料中所述的策略),尤其是在加密货币市场非常好用,因为加密货币走势比货币更单纯,更适合技术分析新手。
学习资料来源:
forxmntoronlin有很多优秀文章学习供需SamSidn的课程资料(最早出现,但并非最好)即时交易的免费视频B站的供需教程视频油管视频不推荐国内上万块的线下课程,钱多请随意
但供需策略同样有缺点,就是在动量方向转换上显得有些迟钝。因此必须结合大周期的结构策略来提高胜率。
3.订单流交易策略
在知乎上搜索订单流,大多都是讲订单流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在K线上直接看到订单成交记录,其实同样也要相应策略支持,无法让人直接洞见财富密码。
本文讲的订单流策略,内容大部分源自ICT的聪明钱概念(SMC:SmartMonyConcpt)。由于基本面和市场间参照的理论实在看不懂,所以只学到了一些技术分析方面的部分内容。
ICT的作者是位有二三十年经验的交易者和交易者导师,课程比较深奥晦涩,但非常经典。油管上所有的SMC概念都发源于他和他的学生,但很少有人承认这一点(会影响培训赚钱)。
从去年11月在B站UP主“流动性再平衡”那里接触到SMC概念,到今年11月,差不多正好一年的时间。技术上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自觉进步很大(从幼儿园到小学水平),如果不是英语能力几乎为零,可能会耗费更少的时间吧。
订单流策略是我对ICT技术的个人解读,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引用了DamonGoldsmith《订单流交易》[1]对机构订单的解读,并不代表我讲的内容来自这本书。如果你不了解订单流,不妨将这本书作为入门读物。
这种跟随大机构资金的策略,与常见的技术分析(又称为零售技术)区别很大:
零售交易者的技术,大多是基于水平支撑阻力,和动态支撑阻力(均线、趋势线、布林等),并以此设定止盈止损。银行机构则是根据算法低买高卖(slltobuy或buytosll),通常会有制造流动性、利用流动性,制造流动性失衡、填补失衡等行为。扫掉零售交易者的止损,是极常见的附带行为。
学习来源:
油管[2]电报……
二、订单流策略前置概念
订单块——S2B/B2S流动性——流动性池(SSL/BSL)、止损获取(SH)流动性失衡——流动性缺口、合理价值缺口价值平衡——溢价、平衡点、折扣价价格传递——区间、趋势动量转换
1.订单块
定义:在任意时间周期中,价格强势上涨突破结构前的最后一根阴线,或大幅下跌突破结构前的最后一根阳线,就是订单块(Ordrblock简称OB)。
通常订单块使用K线的高低点区域,不论是大实体的动量K线,还是长影线的区间K线,只要符合定义就属于订单块。
与供需概念相比,订单块可以视为广义的供需区,或把供需区视为狭义的订单块。因为供需策略中的供需区,特指纺锤线/十字星等影线为主的区间K线(影线大于50%)。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发现供需区有些不切实际——价格经常在大实体订单块处反转,而非供需区。
上面括号中问题的答案是:
价格信息在任何时间周期中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时间周期会改变K线的外观和数量。
彻底理解并自行拓展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裸K的底层逻辑之一。如果单纯只看K线形态,可能你这辈子也无法走出迷惘。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到多周期时,解释过时间周期是个相对区间。就像用放大镜看物体,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根据自己的视力来进行远近调节。
即便是做1小时周期,谁又规定了不能参考15分钟、2小时和4小时的走势呢?
决定交易哪个周期,与个人交易时间、精力、资金量和风险承受力相关,同任意周期的行情走势并没有太大关系。
成因与作用:
关于成因,我也不知道具体真相,但订单流理论可以自圆其说,所以暂且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没人能了解全部的市场真相。
重点是,你如何看待市场,拥有怎样的市场观,以及如何根据市场观点进行交易。
交易时想要买入做多,必须有人卖出空单;想要买入做空,必须有人卖出多单。只有一买一卖才能完成一笔交易,如果做空时缺乏买单,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寻找买方。反之,市价会上升寻找卖方。(请自行查阅DamonGoldsmith的《订单流交易》)
大机构主要借助算法进行交易,它们的大额订单即便经过拆分,也会对市价造成较大影响。通常会以日为单位完成价格交付,或在流动性最好的时段进行订单匹配。
为了确保订单成功执行,降低订单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和滑点成本等不利因素。会在关键位置采用slltobuy或buytosll的方式进行交易。
即先通过卖出推低价格突破前低支撑,然后利用散户的突破卖单和买单止损(即市价卖单),与机构的大额买单进行匹配(完成交易的主体,是机构自己的卖单)。
当价格走势上涨后,机构的卖单就作为成本套住了。如果是散户,可能不得不进行止损。但机构资产雄厚,可以用获利卖出的方式,对成本进行回收(传统技术分析将这种行为叫作测试,或回踩确认)。
如果机构的订单尚未完全成交,就会利用回收成本的订单流,在初次入场的成本价附近再次交易。这些行为体现在图表上,就是价格反转后得到确认,开启了新一波的趋势。
机构的建仓成本区,就是订单块。在这里面堆积了大量的订单成本,是机构一定会保护的区域。
并非所有订单块都会很快回收,也不要僵化的看待订单流概念,别试图寻求确定性,订单流策略只是概率优势更高一些罢了。
2.流动性
定义:
在投机市场中,流动性可以简化理解为待成交订单。
订单类型大致有三种:
市价单(marktordr)限价单(limitordr),又叫回调单止损单(stopordr),我更习惯叫作突破单
价格涨跌主要是由市价单推动,会消耗流动性。限价单和止损单都可以提供流动性,但又有所不同。
限价单以价格优先,只有当价格运行到指定价位才能匹配成交,绝不会出现滑点(如果限价单都滑点,说明平台一定有问题)。
止损单以成交优先,未成交时提供流动性,成交时转为市价单消耗流动性。
注意,三种订单都可以选择设置止损,或不设止损。
设止损,相当于抽一管血防身。不设止损,就是直接拿命去抗。
以上是从订单类型上介绍流动性的提供方与消耗方,下面从参与者角度来说:
汇市流动性的提供方,主要为银行等大型机构,用来保证货币最基本的流通汇兑需要。它们同时也是流动性的主要消耗方,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流动性。
其次是大量投机商和零售交易者——尽管参与者的数量庞大,但资金量仅占少数比例。
通常流动性和价格波动性成反比:流动性匮乏时,价格波动剧烈,时常跳空;流动性充足时,价格波动更加平稳。
所以在流动性不足的市场环境中交易,对大机构的成本而言是不利的。
想要获得足够的流动性,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1.在成交量较大的欧美盘重叠时段交易
2.建立和吸收流动性池
流动性池(liquiditypool):
流动性池是指待成交订单大量堆积的区域,通常位于大周期的波段高/低点外。
在这个关键位置,堆积着入场者的止损(stoploss)和未入场者的突破单(stopordr),价格一旦突破这里,就能获取大量流动性。
我们不需要查看市场深度图,也不需要开启十档盘口,只需要通过逻辑分析和观察就够了。即使是流动性分布图或者订单流软件,也不见得能做得更好。
其中位于高点外的是空单止损,如果价格突破高点,空单被止损后将转为市价买单,因此叫做买方流动性(BSL:Buysidliquidity)。
位于低点外的买单,止损后会转为市价卖单,提供卖方流动性(SSL:Sllsidliquidity)。
但不是所有高低点外的区域都属于流动性池,只有技术分析中常用的支撑阻力处才是。
没错,常见的支撑阻力是大玩家用巨量资金建立的陷阱!
价格对支阻触及的次数越多,支撑阻力就越弱,流动性池中累积的止损资金就越庞大。
然后机构就可以开始收割了——或者说通过S2B/B2S的方式获取止损(SH:Stophunt),利用SSL/BSL完成订单匹配。
因此,技术形态上的双顶/双底、等高点(EQH)/等低点(EQL),都是不错的流动性池。
作用:
流动性的意义,好比燃料相对于汽车、食物相对于动物。机构需要流动性完成价格交付,在价格上行取走高点流动性的同时,又在低点汇聚流动性,反之亦然。
补充一点,其实散户提供的流动性,对机构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不过长久以来散户所用的技术,正好让自己的止损位于机构建立的流动性池内。利用这种额外的流动性,能为机构节省不少成本。
3.流动性失衡
定义:
在任意周期中,实体大K线和连续的同向K线都属于流动性失衡,它表明这些K线中只有买单或只有卖单,这种情况对市场而言,是低效而不健康的,机构算法必然会引导价格(立即或将来)对这些区域进行(完全或部分)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