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深化改革赋能发展助力经济行稳致远我市
7月19日,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集中揭牌活动暨银担、担担合作签约仪式在太原举行,我市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改革后的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参与签约仪式。
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是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一揽子政策中的重要一环。今年3月以来,我市聚焦减量提质、扩面降费,上下联动、高效推进,提前10天全面完成省定改革任务。
减量提质,增强融担资本实力
发展融资担保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但由于担保行业存在业务聚焦不够、担保能力不强的问题,政府性担保业务拓展受到明显制约。
改革前,我市共有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最大的机构资本金为2.2亿元,最小的机构资本金为万元,个别机构自成立以来只产生1笔业务,且总体放大倍数为0.86倍。这些机构普遍存在资本使用效率不高、总体业务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无法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
面对融担行业“小散弱”和“单打独斗”等实际发展困难,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转变思路,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我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一体化运营改革。我市按照全省部署,立即安排、高质量落实,财政金融部门统筹协调,各县(区)密切配合,积极推进此次改革工作。
此次改革以方舟担保公司为主体,吸收合并市、县(区)担保机构,整合组建为全市性融资担保公司,增强了体系化、专业化运营能力,实现了组织机构、股权管理、公司治理、业务流程、信息化支撑等“九统一”目标,进一步提升了融担行业管理水平。此外,改革完成后,除高新区保留1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各县(区)融资担保机构合并为1家,股东变更为8家,市级融担机构注册资本金由改革前2.2亿元增加到4.1亿元,增长了86%,资本实力得到大幅增强。
扩面降费,提升融担服务效能
为确保政府性融担体系稳健发展,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分险作用,缓解小微、“三农”等普惠领域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持续优化政策支持保障,增加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建立完善了资本金补充、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管理办法,将风险补偿比例提高到2‰-5‰,保费补贴按照2.5%的盈亏平衡点给予担保费率补差。
同时,为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发挥好准财政政策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市金融办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阳泉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助企纾困稳经济实施细则》,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市场主体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费率下降至0.5%;充分发挥“阳泉市中小微企业信保基金”作用,开展“无抵押、纯信用”担保,不要求借款人追加抵押或第三方担保,解决中小微企业缺抵押物的问题,担保费率控制在0.75%左右。
据统计,我市上半年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突破2.95亿元,新增担保额0.71亿元,同比增长31.7%。
多点推进,深化融担改革成果
站在改革完成的新起点,我市融担行业将切实扛起支持小微企业的使命,以更高效的运转和更优质的服务承担起助企发展重任。
我市引导市级融担机构扎实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落实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尽职免责机制,构建起“能担、愿担、敢担”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小支农业务占比,切实做到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纾困。
同时,深化银担合作,指导新组建的方舟担保公司深度融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市级融资担保机构”三级担保体系,推出“见贷即担、见贷即保”业务模式,简化担保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指导银行落实“总对总”批量化业务合作,促进各方深度合作,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发展永远在路上,改革顺利完成为融担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将探索构建以政府性融担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体系,努力实现到“十四五”末,在保余额达到25亿元,担保放大倍数达到5倍,充分发挥融担体系在助力市场主体倍增、稳住经济大盘中的关键作用,以更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深化改革赋能发展助力经济行稳致远——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工作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