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与病毒共存大资本的现实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2/6/21 10:54:13   

今天比较悲催,先是写了个字的,发不出,然后替换了一个字的文,还是发不出。

这是替换字版的,看看是否可以发出?

你们能看到吗?

一些专业人士在年初,言之凿凿说年的3月是最后一个疫情的“寒冬”,结果“防疫水平最高”的魔都在3月份成了寒冬的中心,于是争议越加激烈。是不是最后一战,共不共存,开不开放,什么形式………这些现实的问题又炸出一堆专业的和胡扯的观点。到底该信哪个?胡扯的自然不能信,但你常常鉴别不出来。专业的嘛,太专业,看不看得懂不说,就算是看懂了,其实也不过是那一个细小领域的合理结论,大概率不能将结论应用到整个社会系统的现实当中,至少还有很远的距离。真正有用的信息,来自大资本的动作。我不是让你去看赌市资金进出,而是看世界上最有实力的资本家和跨国公司,为了确保未来继续挣钱,他们是怎么动作的。一定要相信大资本家,他们手握巨大资源,钱、人才、信息远超单个专家,更别说千千万万自媒体工作室了,他们有巨大的动力和能力来搞清楚未来形势,以便继续大赚特赚。拿世界上最赚钱的跨国公司之一的一个小动作为入口,谈谈如何理解大资本家们的看法。结论未必百分百正确,但思路一定会让你豁然开朗。我举例的这个公司是苹果。

?

在前段时间他发布了ios的一个新版本,其中一个重要升级,就是开始支持戴口罩的faceid解锁了。这是个很小的功能,背后却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对未来形势的判断。照理这么一个小功能,以苹果的技术能力,在年上半年就能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去年我在云南开会的时候,发现昆明地铁已经支持faceid坐地铁了,而且是戴口罩也能识别。可见这项技术的门槛并不高。苹果为什么拖着不做?自然有他的原因。面对全脸获取的困境,解决方案其实有两种,一是上屏幕指纹,二是上戴口罩识别faceid。前者要增加额外设备,对庞大的存量用户无效,自然不会是苹果的未来选择,后者只需升级ios软件调用前置摄像头即可。那为何拖了两年多才做个事情?苹果的设计一贯简洁的,不会随便做加法。新东西在提供新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新麻烦。比如戴口罩faceid,看似新增一个功能,其实有新麻烦引入的。口罩faceid最大的麻烦之一,就是会明显增加人脸识别的误识率。地铁人脸识别在口罩模式下,误识率会增加一个数量级,原本一百万次通行发生一次误识,会增加到十万次通行发生一次误识。十万次出一次错,这样的几率,对乘地铁这样的小额消费是可以接受的,跟整体系统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相比,因一次投诉造成的损失和麻烦就没那么重要。但苹果的ios设备就不能轻易尝试,他有10亿存量用户数,这样的误识率下,一张口罩脸理论上平均能解锁1万部设备。那用10张脸呢?张脸呢?00张脸呢…….…要是有人专门用口罩脸来针对性破解呢?设备本身和设备中信息的价值都不是小数了。平台可靠性的声誉更是价值不菲,这两项再通过资本市场一放大,损失就是天文数字了。当然,苹果公司考虑的问题另一面是,如果疫情很快结束(比如在一年之内),那就没有必要上口罩faceid功能了。即使上了,疫情走了,大家又以全脸相见,那有人还是故意遮住半张脸来解锁,应该解还是不解?允许继续半脸解锁,那就是整体把误识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没法接受。如果又不允许半张脸解锁了,那突然之间就一大批用户的体验就不一致了,也没法接受。如何权衡?需要一个判断依据,即疫情还会持续多久,或者更直接点的问题,(公共场合)口罩还要戴多久?未来持续要戴口罩的话,吃饭、坐公交、乘地铁、飞机高铁出租车,各种日常生活场景下,没有指纹解锁的ios设备将持续的遭到用户体验感打击。生活场景需求的改变,将使得用户在下一次换机行为中,有更高的概率放弃越来越不便的ios设备。10亿台存量啊,哪怕只有1%的体验不好而换平台的,也是0万台新设备。所以,苹果既然选择了推出口罩版faceid,那就是他在误识率指标增高和使用体验感下降,两个艰难的抉择之间做出了抉择,体验感不能降。抉择的依据,是维持体验感保住的利益,要远大于增加误识率带来的损失。至于他的分析团队是具体如何采集数据和计算过程,我也不清楚。我只要相信,苹果这个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公司,拥有那些医学专家和传染病专家根本想象不到的巨大资源和变态手段来搜集情报并做出分析。更可以相信的是,平台后台数据的表现,应该已经在说明因为解锁不便,出现了用户流失的初步趋势。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到底共存不共存,放开不放开,摘不摘口罩………这些问题中,至少摘不摘口罩的答案是明确的了。共存和放开的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讲。思路也是类似,跟大户,盯住他的动作。其实之前文章提过盖茨搞可持续航空燃料,收购大量可耕地,也是类似的思路和出发点。最后做个延伸思考,俄乌冲突背景下,苹果也参与制裁俄罗斯,那么对应也就是失去了俄罗斯市场。这还是小事,大事是有无可能欧洲陷入长期中等烈度摩擦下,欧洲市场对电子消费品的需求逻辑会不会改变?全世界呢?一旦转入战争逻辑,和平年代的消费品和用户消费逻辑发生转向,那是跨国公司必须考虑的东西。高品质手机毕竟不是刚需,战争状态下更凸显不出必要性,会不会有可能一台可以待机一个月随时向家人报平安的功能机更加有用?和平就有繁荣,带来财富。有能力维持域内和平的市场,自然愈发重要,愈发重视。

?二虎

油条好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9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