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介绍 >> 黑白照片时代,他竟然能动手制作出ldq
黑白时代
我制作“彩照”的故事
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彩照。可是,您是否想过,在三四十年前,彩色摄影技术还没有大规模走入民间时,人们是如何将黑白照片变成彩照的?
今年73岁的黄德海,从兰州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迷恋上了摄影,那年他19岁。半个多世纪,他拍摄了多张照片。这些照片见证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个家庭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
在黄德海先生的相册中,有一部分照片是彩色的。我们知道,在国外,彩色照片起源很早,而在上世纪初就大量使用了。然而,在国内由于经济、技术等诸多制约,彩色照片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盛行,而彩色照片彻底取代黑白照片则到了20世纪90年代。
黄德海保存的老照片中的彩照,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彩色照片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是通过上色的方法变成彩照的。在缺乏彩色胶卷的日子里,这些精心保存下来的彩色照片肯定都有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
在黑白时代,人们是怎样制作出“彩色”照片的呢?不久前,黄德海先生讲述了他制作彩照的故事。
比较成功的上色“彩照”
制作彩照,其实是个副产品
我一直喜欢摄影,最初接触摄影是在年。那年,我刚刚从兰州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我们学校在小沟头,即今兰州一中校园内。毕业了,自然要照张毕业照。正好,离学校不远有家照相馆,我约了一位同学就去拍照,这算是我的第一次照相,照片我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上班后,我分到了建工局下属的教育部门。那时,相机绝对是个稀罕物,单位上的同事有两台私人相机,我经常借他们的相机用。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的照片都是借别人的相机拍摄的。胶卷大多在张掖路照材店里购买。三年困难时期,胶卷也不好买,有时还要在单位开介绍信。幸好,我有个表妹在张掖路的照相器材商店里当营业员,有了这一层关系,我购买摄影器材、药水就比别人方便得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动手能力比现在强得多。有些人会刷房子,有些人自己做木工活,有些心灵手巧的还能组装收音机之类的家用电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我学习摄影技术,也是自己动手,全靠摸索,虽然偶尔也有朋友过来指点一下,但个人的努力占了绝大部分。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我慢慢掌握了照片的冲扩、放大一系列技术。
讲述人:黄德海老摄影人甘肃省建筑工程学院退休教师
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相机。时间长了,老借别人的我也不好意思,相机毕竟是个精密仪器,万一给人家弄坏,就不好了。还真出过一次故障,那是在年左右,我拿着借来的相机去拍照。那天,下了点雨,拍了几张后,我发现相机的快门按不下去了。我心中紧张得不行,坏了,这下糟了,把相机给弄坏了。
我抱着相机忐忑不安地跑到张掖路照材商店,找到表妹,把情况给她说了。她帮忙找了一位修相机老师傅看了看,老师傅说,受潮的部件将快门卡住了,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下,我才放心了。
这件事情后,我就下决心要购买一台相机。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拿出多元,不仅购买了一台相机,而且购买了放大机、相纸等器材,等于是在自己家里置办了一个小型冲印室。
第一次接触“彩照”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其实应该不叫彩照,称作“黑白照片上色”比较恰当一点。那是在年前后,一天,我到张掖路照材店去购买一个放大镜,准备再制作一个放大机,用来冲扩更大的照片。
购买放大镜时,表妹对我说,她们店里新到了一种给黑白照片上色的水彩。我很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