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科学精神战疫情中国疫苗为全球战胜疫情注

发布时间:2022/11/17 14:29:48   
北京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www.pfzhiliao.com/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科技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在充分保护全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同时,实现了抗击疫情全球领跑。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疫情蔓延。

疫情发生后,中国工程院启动应急反应机制,组织侯云德、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徐建国等40余位院士专家通过综合研判,提炼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

相关科技领域也都迅速行动起来,病毒溯源、传播途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重症病人优化治疗方案、快速疫苗研发……多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迅速启动。

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的科技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从最早发现病毒株开始,中国科技完成了对病毒的研究、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多种疫苗同步研发、健康码指导全民防疫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在充分保护全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同时,实现了抗击疫情全球领跑。

“中国速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的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全力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医疗救治。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各省份在发生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解放军派出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任务,空军出动运输机紧急运送医疗物资。各医疗队从接受指令到组建2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抵达,并自带7天防护物资,抵达后迅速开展救治。在全国紧急调配全自动测温仪、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重点医疗物资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从全国调集4万名建设者和几千台机械设备,10天建成有医院,12天建成有医院。10多天建成16医院,共有1.4万余张床位。截至年5月31日,共应急批准17个药物和疫苗的19件临床试验申请,附条件批准两个疫情防控用药上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医用物资产能不断提升,医用物资保供实现从“紧缺”到“紧平衡”“动态平衡”“动态足额供应”的跨越式提升。年2月初,医用非N95口罩、医用N95口罩日产量分别为万只、13万只,到4月底分别超过2亿只、万只。畅通供应链条和物流渠道,建立联保联供协作机制,源源不断把全国支援物资送到疫情防控重点地区。

科研攻关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面对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我国充分运用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全国优势科研力量,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统筹全国和疫情重灾区,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确定科研攻关重点,坚持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药物、疫苗、新型检测试剂等研发和应用加快推进。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推出一批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检测设备和试剂,检测试剂研发布局涵盖核酸检测、基因测序、免疫法检测等多个技术路径。积极筛选有效治疗药物。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饶子和领衔的应急攻关团队,发现了30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和中药。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在严谨的体外研究和机制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救治经验,推动磷酸氯喹、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和中医药方剂、中成药等10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获得4项临床批件,形成5项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

△年3月25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的科技攻关团队正在实验室内进行抗疫攻关的相关实验。

“数字化”赋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疫情期间,“数字化赋能”这5个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政府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的相关文件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找到每一个感染者、穷尽式地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建立数据库,依法开展疫情防控风险数据服务,对不同风险人群进行精准识别,预判不同地区疫情风险,为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提供服务。通过5G视频实时对话平台,偏远山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团队可以与几千公里之外的高级别专家实时互动交流。疫情防控,最重要就是人的防控。以健康码为例,通过个人诚信填报和政府后台系统信息比对,产生红黄绿三个颜色码:显示绿码者,亮码通行;显示红码者和黄码者,需要自我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这张码随着用户自己每天的状况提交,所处区域的变化、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年2月9日,健康码在杭州市余杭区率先推出;11日全市推广;1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加速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17日,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上线,随后四川、海南等省也陆续推广使用健康码。一张数字化防疫的“天网”以“中国速度”全面铺开,健康码成为各地数字化防疫标配。健康码,取代了“纸路条”,成为动态管理城市的新手段。防疫地图,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迅速在全国铺开。依靠数字化的办法,让城市运行管理拥有了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撑。“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如今已经成为出行、日常生活及出入公共场所的凭证,为疫情防控、民生服务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的“疫情地图”,通过社区名称和位置,标明疫情传播具体地点、距离、人数等,为公众防范传染提供方便。

△年10月12日,青岛市加快推进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市民在进行免费咽拭子取样。

疫苗至关重要

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尽管中国疫苗接种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二,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疫苗接种率仅为4%。当务之急是提高疫苗接种率,中国现在正大力扩大生产。年最后一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中国疫苗的上市为全球战胜疫情注入信心,也为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峰表示,目前,我国有5款疫苗,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有1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者是获准紧急使用。这些企业目前都在争分夺秒,24小时满负荷组织生产,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的进展,也会陆续上市,而且这些疫苗的产能建设工作也已基本准备就绪,一旦产品获批,就会启动生产、上市供应,也会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不同于其他防疫物资,它的扩产增产过程比较复杂。”毛俊峰说,“疫苗的生产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多,技术含量更高,特别是对它的监管要求也更为严格,尤其是新冠病毒疫苗,现在我们的疫苗生产总量、扩产增产速度在我国都是前所未有的。企业要切实履行疫苗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健全自查自检自纠的企业内审机制,要盯紧关键工序、关键节点,确保在目前大规模放量的情况下,我们的疫苗质量始终是安全和稳定的。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力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生产的供应链保障工作,确保疫苗的生产是稳定的、可持续的。”随着增产扩能工作的向前推进,我国的疫苗产量也在逐步放大。“按照现有的生产安排来看,全年的疫苗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接种需求。”毛俊峰说。

接种工作全面开展

“疫苗的作用是保护大多数人,我们要建立免疫屏障,实际是让大多数人产生保护力,屏障建立起来了,群体免疫形成了,疫苗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如今,接种疫苗已经成了控制局部疫情的新手段。北京大兴在全国率先实现80%的疫苗覆盖率,已初步建立起免疫屏障。河北石家庄也将在今年6月底达到50%的接种率。云南瑞丽从4月2日开始对全市30万人进行接种,已设置25个固定接种点,全天候昼夜不停运转。在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后,疫苗接种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截至年4月4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0万剂次。各地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前接种能力显著提升。天津计划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万18~59岁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经启用了年建立的多个接种新冠疫苗的临时接种点,同时还根据任务需求,把常规为儿童免疫规划的预防接种点也都启用了。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天津专门设置专员答疑解惑。在每个接种点安排专职负责健康状况询问与接种禁忌核查的医师。黑龙江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向省内各市(地)派出驻点工作组,13个驻点工作组已赴各地开展工作。在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牡丹江绥芬河市和黑河市,首批对公路、铁路口岸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接种,实现商超、快递企业等单位和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了疫苗接种全覆盖。在重庆,现在全面开放常规接种门诊,符合条医院均设置接种门诊(点),有条件的区县还将体育馆等改造成方舱接种点。山东省通过在医疗机构增设接种单位、在体育馆和展览馆设立大型临时接种点、成立“流动接种队”等多种方式,迅速提升接种能力。各地推出各种措施来提高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北京市西城区率先启用移动新冠疫苗接种车,组建“流动接种队”,把新冠疫苗接种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接种车上共设两个接种窗口,可同时为两位居民进行接种。贵州省疾控中心推出了疫苗接种信息便民查询服务,市民通过登录“贵州健康码”可查询到自己目前疫苗接种情况,“接种机构”“接种剂次”等信息一目了然。在广东,广州、佛山等地,针对大中专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人群集中场所,采取上门设置临时接种点的方式靠前服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安排,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来开展接种。先期安排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的学生和教职工、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同时积极稳妥推进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这些人群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各地按照既定的任务目标,合理制定了接种计划,迅速开展各项工作。”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原文刊载于年第8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科学精神战疫情》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畅婉洁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姜玉函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3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