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从补差到培优,教育机构为何能日渐

发布时间:2023/6/4 13:37:56   

最近这些年提到“教育机构”尤其是围绕中小学生学习的中小机构,真的可以说是令无数人愤懑不已,从教育抢跑到超纲教学再到焦虑制造,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机构成功地把“教育”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放大化”并借机赚的盆满钵满。

尽管我们在网上甚至在生活中也依旧能够见到有孩子不报任何班一样能够学得不错的例子,但任谁都清楚,如果真的看看、问问身边的情况时都会发现那些报了少则一两个多则七八个甚至还有更多班的孩子多到不能行。

别的不说,我孩子从小学到初中这些年来孩子身边真的说一个文化课学习类的班(包括家教、网课)都没报的同学凤毛麟角。

只不过最大的区别在于有的学生是在“补差”,有的学生是在“培优”而已。

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言:“校外培训机构的“前身”,是补课班或者兴趣班。”

我最早是80年代末基础到的“补课”。

彼时我正在上初中,而我的一位老师在那时候就知道开班挣钱了,而且放在当下都是非常超前的补习理念——只给成绩好的学生补。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也被这位老师逼着补过,只不过最终我还是觉得自己学就能学好不需要浪费时间去补,结果换来的就是一直被刻意针对,好在那个年代的学生大都“皮实”,面对各种挫折、打击之类的大都能够直面,所以最终也没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事实上早期的补课大都是以“补差”为主,即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习被落下了,这个时候有的是老师主动会给学生补补,有的则是父母会给孩子补补,还有的则是父母找人给孩子补补。而那个时候一些相对较高学历的人甚至是学生慢慢就开始兼任了第二份职业——家教。

再然后一方面是人们(主要是父母)开始变得更加重视教育,例如90年代中开始香饽饽中专取消了“包分配”而社会对于高学历的需要也越来越多,所以开始有了更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走普高—本科这样的求学之路。而另一方面有的提供补课服务的人慢慢因为补习效果比较好,特别是有了一定的口碑之后,就开始形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补习,从那之后补习班这才陆续开始发展起来。

而且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补习”早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小学教育阶段,那些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大学的人们应该都在学校的布告栏里见过各种各样的补习机构的招生告示吧?事实上彼时有很多压根也不是什么机构,就是几个比较能折腾的人,这边贴出告示找人,那边再去花钱雇人当老师,然后找个地方上课而已。

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很多人开始变得看不起学历了,甚至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读书无用论”,但无可否认的是人们更加重视学历,孩子们的教育也以看得见的速度急剧内卷了起来,而另一方面则是教育机构的遍地开花以及发展壮大……

但是随着机构的发展“补习”也开始变味了。

还记得两年多前突然一纸令下禁赛了所有的奥数吗?

当年的中小学生奥数杯赛背后大都有一些机构的身影,而公民同招之前很多地方小升初择校时奥数杯赛证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抛开杯赛不讲,当下的以“班”为规模的教育机构,他们所教授学生的内容有哪个是不存在超前、超纲的?

面对这样的课程这样的学习,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你但凡认真一些对待,那么没有收获肯定是假的。而且有机构的教育教学不像学校,学校里的老师正常情况都需要在课堂上抽出时间去维持纪律、讲评作业、补习不足等,而这些问题在机构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机构的老师往往也很少严苛管束。所以很多孩子在机构上课会觉得“很舒服”的——别看很多人都说上辅导班是负担之类的,但事实上还有一大批孩子会觉得“辅导班老师比学校老师好”……

而从家长角度讲就更加矛盾了,除了机构制造的焦虑、升学的客观压力之外,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别家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怎么办?”这样令人抓狂的抉择。

说真的,如果父母真的懂教育、会教育,那么即便是给孩子报班学习一般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实中其实大多数的父母在这些方面要么不太懂,要么确实是精力、时间以及财力等力所不及。

但是机构则不然——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竞争对手……

事实上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在小学这个阶段,毫不客气的说有很多孩子的文化课学习重心都已经从校内移到了校外。

而且你会发现所有这样做的孩子他们都是在超纲、超前学。

而如果这些孩子真的是天赋异禀也就算了,毕竟我们讲在教育上有一个叫做“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和教育方式,但是偏偏问题就出在了很多孩子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却仅仅是因为父母的焦虑、机构的诱导、营销而不得不去承受额外的巨大学习负担。

有人说:“你不报不就行了?”

其实这就跟我们面对游戏、游戏公司对青少年影响是一样的道理——你/你孩子不玩不就行了?

可以这样说,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无论是文化课学习还是其他方面的教育以及游戏等等各种问题的影响,普通家长和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其实是不对等的。

比如就说文化课学习吧,普通家长和教育机构无论是对学习本身还是对升学考试等等的认识、掌握是完全不对等的,甚至机构一方在没有资质、没有师资或者师资配备不全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把家长拿捏死死的。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没问题”,其实只不过是解几道题没问题,但是对于系统的教育教学是完全无法掌握的。

所以加强对机构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曾讲过孩子们一出校门就被家长送进各个辅导班去了,这使得“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并且表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啊!”

我认为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是要加强各种教育机构的审批、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多从学校教育里做做文章,学校教育不能一味总是谈“减负”。学习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它不应该是痛苦的,之所以是痛苦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但不能因为不希望孩子“痛苦”就一味做“减法”,因为该来的终究还是会来的。

而最最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面对这些“减法”,只能被迫选择自己给孩子做“加法”。

我个人觉得真的可以从“因材施教”方面做做文章,动态的“分层教学”还是应该正面面对,而不是为了刻意维护所谓的“公平”却让更多的孩子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8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