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市场发展迅速,线上线下平台竞争激烈。
“满99-10”,“满减30”。
不管是周末逛超市,还是购物平台囤东西,但凡看到商家打出这样的标语,总要凑单试图享受一波优惠。
如果遇到大额优惠券预告,很多朋友都会定闹钟抢券。在过去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优惠券”的满额减价营销都会是商家屡试不爽的招数。
不过最近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再试图东拼西凑地使用优惠券,而是直接选择在3-4折甚至1折的临期食品店里买东西。
乍一听这些店铺的主营业务——“临期食品”销售,老是感觉一波浓浓的“奸商”味道。把厂商快过期的即将销毁处理的东西再卖给消费者,这不是空手套白狼的招数吗?
那么,这个正不断压榨优惠券营销空间的临期食品销售模式,是真的“奸商”行为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很多平台做了不少调研。,然而定睛一看:
“2.99元乐事薯片,1元-2.9元不等的不同口味自热米饭,16.9元的牛奶”....
怎么说呢,有种还没知道答案就想“先下手为强”的冲动。“低价”果然可以打败99%以上的营销。
勉强抑制自己的购物冲动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标“临期特卖”的食品其实保质期并不如我们想象之中“今日买明日过期”或者“最多放三天”的那么糟糕。
很多商家在商品详情中都标注了到期时间,普遍留出了起码2-3个月的保质期,可以让消费者拥有更多食用的空间。
原来“临期食品”的“临期”是一个泛词。
和正常购物一样,临期食品销售在近年来已经将销售渠道发展成了线上线下并进的模式。
最近有调研机构发布了《-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发展及标杆案例研究报告》,报告表示“线下渠道中,分别有65.3%、61.7%的消费者在商超和折扣店购买临期食品;线上渠道中,分别有67.7%、57.4%和56.8%的消费者在综合电商平台、特卖APP和线上商超购买。”
其中线上购物平台来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有淘宝和拼多多。
淘宝和拼多多原本是全品类的购物平台,所以如果消费者想购买临期食品就需要在搜索栏单独输入关键字。
在淘宝上输入“临期食品”后,出来的很大一部分零食都集中在“进口临期食品”方面,有韩国的泡面,日本的小饼干,还有各式各样来自不同国家的零食。
对于平时好奇进口零食味道又觉得价格过于昂贵的消费者来说,用少花超过一半的价钱吃到同样味道的零食,着实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相比于淘宝APP上较为高端的“进口食品”特卖,拼多多上的临期食品销售要“粗暴”的多,一般都采用“打包”或者“盲盒”的形式。
消费者在拼多多上大多是花一定的钱直接购买到一个“临期零食大礼包”。
这样的模式更考验消费者的口味包容度、运气以及商家的“良心”,对于好奇临期食品又不知道买啥的消费者来说,也避免了选择纠结。但零食合不合口味,那还真不好说。
淘宝也曾推出过针对下沉市场的“淘宝特价APP”,也就是现在的“淘特”。淘特平台上面的“临期食品”风格比淘宝接地气不少,有“买40包送40包的鸭脖”,还有“整箱60包起卖的脏脏包”,但和拼多多比起来,还稍显“拘谨”。
除却上述面向消费者的原本专注全品类的购物APP,在临期行业其实还有两个躲不过的平台,分别是“临期宝”和“超级供货仓”。
这两个平台面向的目标群体并非消费者,而是临期食品的商家。打开临期宝,我们可以发现这更像是一个中介平台,上面一级目录分别是“临期货源”、“求购货源”、“全国仓库”。
来自天南地北的供应商挂出货品的规格和价格,如果有商家需要就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联系方式。
但临期宝本身并没有看到直接购买转账的接入口,可能需要联系货源商后再沟通购买事宜。
超级供货仓当前没有手机APP,而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