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一台被丑哭的苏联相机,多年后镜头走俏了,

发布时间:2022/9/5 16:12:30   
北京哪家酒渣鼻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10/8733706.html

其实这篇文章我本来想写写前苏联相机的标头,或者说想写一款鲜见的Zenitar50/1.7镜头。

但是我在查资料时,这只镜头非常鲜见,而最多的却是HELIOS-/2镜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羽怪”。

这也让我重新检索记忆,这种镜头有好几个版本,产量也都大,赶忙去寻找,遗憾的没有找到太完美的,手头剩的几只都是有些小问题,但是不影响外观拍照。

那就先写写我对这只58/2镜头的感受,以后再写50/1.7镜头吧。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接触前苏联的照相机,那时苏联刚解体,很多人便翻箱倒柜找些值钱的东西来中国做“易货贸易”,于是中国的北方市场上,看到不少“老毛子”货。

最早是在沈阳站附近的开明市场,有次路过,发现这里有些摊床是卖苏联货的,有不少相机镜头,于是先买了几个放大头,又买了AI口的35和焦段镜头,想配尼康FE。

但摊主非要搭配卖给我一个相机,他打开人造革的皮盒,费劲抠出一个又黑又大又丑的相机,要元卖给我,这台相机就是泽尼特-ET。

我看到的第一眼差点没“吐了”,世间还有这么难看的相机?如果当初我第一眼看到的相机是这个样子,我还能不能爱上摄影都难说了。

不仅样子不好看,相机也很简易,快门只有六档,缺少1/30秒以下慢门,过片的手感也不好,还有一股浓浓的苏联相机皮革味道(这独特味道就是现在俄罗斯相机上还有)。

我说“不要”,但是买家非要卖给我,最后我花50元买下了,我屈服的原因不仅仅是他便宜了一半,而是我看中这枚58/2的标头,我想把它改在放大机上做放大头,而机身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

泽尼特是前苏联的一款大众型的单反相机,是M42X1螺口,前苏联除了螺口单反,还有尼康口的基辅系列,和PK口的宝石相机,其中PK口单反是高档相机。

M42X1螺口的最大好处是镜头可以转接到其他口相机上,特别是进入数码时代,玩相机的人多了,玩镜头的人也多了。于是这枚HELIOS-/2镜头被人提起了,有人玩出了花样,还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八羽怪”。

为什么叫“八羽怪”?因为这枚镜头有八个光圈叶片,这在现代单反相机的标头中是非常少见的,一般都是六个光圈叶片。

其实HELIOS-/2镜头这只镜头有很多个版本,而后期俄罗斯生产的HELIOS-44M的4到7这几个版本镜头镜头光圈叶片也是六个了。虽然叶片少了,但性能差不多,也被人叫做“八羽怪”。

很多人都知道,苏联的相机傻大黑粗丑,几乎没有啥可圈可点的,但是有些镜头还不错,这主要是俄罗斯的光学有德国血统,而这枚HELIOS-/2镜头正是源于德国的carlzeissbiotar58/2镜头。

二战后,苏联将德国康泰克斯厂家设备作为战利品搬空,建立了苏联的相机工业,很多苏联早期相机基本就是照搬德国的图纸生产,名字用了苏联的品牌,比如基辅相机。

而在镜头上,也是大量的模仿,其中苏联的HELIOS-/2镜头就是模仿的德国的蔡司biotar58/2镜头。

这款德国镜头也被称为“小B”,另外德国有一只德国的蔡司biotar75/1.5镜头,被称为“大B”。

德国的这两只“大小B”,素质都不错,而HELIOS-/2作为血统镜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就是用F2光圈拍摄,焦外有较为迷人的光晕,形成非常漂亮的画面,让人喜欢。(书影拍摄写作)

由于玩老镜头转接数码人多了,有些有名气的老镜头价格暴涨,俄罗斯这枚HELIOS-/2八羽怪的价格也涨到了多元。

其实前苏联的泽尼特相机产量是很大的,型号也多,除了上面提到泽尼特ET,市面上常看到的还有泽尼特11、12、、TTL、EM等,价格都不高,配的都是这种HELIOS-/2镜头,但是具体规格有所不同。

其实“八羽怪”最早的是L39口,光圈是13片“13羽”啊,但是比较少见。

而现在多见的是M42螺口,型号“HELIOS-44M”,其中M是螺口镜头,最早版最近调焦0.55米,镜身有A、M转换扭,光圈叶片八片,正宗的“八羽怪”。

还有一版是“HELIOS-44-2”,这一版镜头上没有A、M转换扭,靠镜头光圈的前置压圈调整,使用中非常容易出错。这一版本最近调焦是0.5米。光圈叶片也是八片,也是“八羽怪”。这一版有M39和M42两种规格。

后期版本是“HELIOS-44M-4”(尾号5-7),这一版镜头上有顶针光圈收缩功能,如果玩转接要考虑拆除或接环上能顶住,这一版本最近距离也是0.5米,但是它的光圈叶片只有六片,已经不是正宗的“八羽怪”了,但是据说拍摄效果也不错,但人们还是愿意选择前两种。

这镜头在后期的俄罗斯时代还有几个版本,但是后期都不是八片光圈叶片,有人嫌弃不是“八羽怪”,毕竟光圈叶片对于焦外成像影响很大,而蔡司的大、小“B”,光圈叶片都是10片,迷人的效果才出来。

说实话,这款镜头我还是早年玩过,九十年代初期,我先后收集到了几款前苏联的标头,有HELIOS-/2、Zenitar50/1.7、Zenitar50/1.9、Industar50/3.5等几款镜头做过一个比试,可惜拍的是彩色胶片,最后冲洗除了问题,也看不出什么差异,文章也没有写成。

进入年,数码时代开始能接触的好东西越来越多,而这时喜欢德国镜头,俄罗斯镜头被看不上,几乎没有再玩过。

而“大小B”却是常玩的,我喜欢大光圈下的焦外梦幻感觉,能体会到“八羽怪”所表达的气质,只是有更好的“大小B”,没有兴趣在体验“八羽怪”了。

“八羽怪”是模仿的德国蔡司“小B”,两者在素质上还是有些差距,当然了市场上价格也差不少,“小B”要超过元;而“八羽怪”也就元。

网上看了大家的评价,认为这款老头沿袭了德国风格,成像优异,性价比高,特别是旋转的焦外迷人,锐度也不错。

另外就是早期的“八羽怪”要好过后期的,这是使用的光学玻璃不同,另外就是市场上的早期L39口(13叶片)价格要高于晚期的M42口。

说到价格,我买的第一台泽尼特ET才50元,后来在市场上经常看到低档的俄罗斯单反相机,很多也是带这种镜头的。

年前后我在沈阳的地摊市场、古玩市场大量买国产相机,一些商贩也会趁机搭售俄罗斯相机,一般都是元左右,我碍于情面,不得不买下。

但这丑相机又没有人要,后来干脆拆镜头卖掉,每个也能回本,那时还没有“八羽怪”一说,俄罗斯镜头并不香,要的人也很少,价格就多元。

最后剩下不少机身,我写这篇文章时特意找一下,竟然有十余种机身,没有镜头,哪天再写篇俄罗斯的泽尼特相机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4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