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优势 >> 越南替代短期扰动我国出口,中越产业链
记者王玉
近期新冠疫情在中国多个地方明显反弹,使供应链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与此同时,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逐渐开始在服装、家具等领域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的替代。
分析师认为,虽然短期会存在这种替代效应,但是从长期看,无论是实力还是规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不会对中国形成真正的“出口替代”。
“在某种意义上,越南的确在走中国走过的路,但是二者的国际背景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进行的,而越南的发展则是以美国掀起的‘去全球化’热潮为底色。”中信建投证券指出。
“无论是将工厂迁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的政策导向,还是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依赖度的方针,都决定了越南只是短期的一种替代选择,而并非具有中长期的优势。”中信建投称。
分析师还表示,近年来,不止是跨国企业,中国企业也在加速对东盟的投资,通过直接设厂等方式将产业链转移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更低的一些东南亚国家。从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来看,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迁移更多体现的是产业互补而非竞争。
以下是部分机构观点
中信建投:越南替代不是当下出口核心风险
今年出口的核心风险在于全球外需的下降,而非订单外流。我们倾向于认为,越南对我们的替代只是短期干扰,国内出口下半年的系统性风险仍然来自外需的走弱。目前欧美经济本身已度过高点,高通胀和随之而来的集体货币紧缩会带来需求的负反馈,外需拉动或进入一段低谷时期。
在某种意义上,越南的确在走中国走过的路,但是二者的国际背景却大不相同。中国制造的发展是在全球化的热潮之下进行的,而越南的发展则是以美国掀起的“去全球化”热潮为底色。无论是将工厂迁回美国为美国创造更多工作的政策导向,还是降低对单一国家进口依赖度的方针,都决定了越南只是短期的一种替代选择,而并非具有中长期的优势。
中信证券:无需过度放大以越南为代表的出口替代担忧
回顾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东盟的两轮出口修复,我们发现东盟与我国在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出现了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而替代效应在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领域则表现不明显。
此外,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的回落。观察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份额,年月均占比18.1%,年月均占比17.9%,仅0.2%的变动幅度并不明显,且年我国出口仍保持较高景气度,说明来自东南亚的出口替代对于我国整个出口产业的影响有限。在适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