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市场 >> 顺丰亏损极兔搅局,正在上市的京东物流能
赴香港上市的又一重型国内企业,终于落地。
5月17日,京东物流对外公布了招股书并开启股份的全球发售。
根据招股书内容,此次全球公开发售总计6.09亿股,公开发售时间为5月17日至5月21日,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39.36港元至每股43.36港元,而根据京东物流公布的计划,一切顺利的话将于5月28日在港挂牌上市。
数据显示,京东物流发售首日就获得了.56亿港元的孖展认购,相当于超购.3倍,按照本次招股价39.36-43.36港元/股计算,京东物流香港IPO发行后,总市值为亿-亿港元。
许多香港媒体评论表示,一般新股超额认购的比例会显示出投资者的热情。按以往规律显示,认购倍数在1-15倍时散户持货量低,方便机构进行股价拉升。认购倍数大于倍时,通常为热门明星股,表示投资人认可程度高。
从这个角度上说,京东物流将是5月份港股最热的一支。目前,京东物流获得了软银、淡马锡、TigerGlobal、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及中国诚通投资、黑石、MatthewsFunds、Oaktree共7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8亿港元股份,这无疑给市场吃下了一颗强效定心丸。
一旦上市成功,京东物流将超“三通一达”,成为仅次于顺丰的第二大物流企业。再加上顺丰的股价这段时间在不停下跌,这可能让京东物流在上市时与顺丰的市值差距大幅缩小。
若真如此,恐怕让不得不把京东物流安排到香港上市的刘强东,梦里都会笑醒。
但是,物流之于京东,是最锋利的“剑”;京东之于物流,是最强大的“主”。顺丰亏损、极兔搅局,即将上市的京东物流,如何独善其身?
物流巨无霸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在年、年及年的营收分别为人民币亿元、亿元和亿元。其中年同比增长31.6%,年同比增长47.2%。而到了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达64.1%。
数据显示,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股份年营收分别为.66亿元、.14亿元、.07亿元、83.3亿元。对比来看,京东物流的规模已经超过“三通一达”。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控股年收入.87亿元,几乎是京东物流的两倍,这也说明京东物流跟顺丰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京东物流早已是国内物流市场坐二望一的大玩家。
另外,虽然年收入稳超京东,但就在一个月之前,顺丰发布的年的一季报,显示,Q1营收巨亏9.89亿元,同比下降.01%。
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比较,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投资人在购买京东物流股票的时候,异常踊跃。
京东物流在招股书中表示,顺丰是一家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京东物流的定位是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根据京东物流招股书显示,截至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并在22个城市运营32个“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拥有超过19万名配送人员。
其构建的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等六大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全球可触达超过个国家和地区。
关键,背靠京东集团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团队,京东物流近3年每年研发费用均超过15亿元,领跑所有上市快递公司。
这是京东屹立于物流市场的底气,也是刘强东准备跟顺丰王卫掰手腕的底牌。
捆绑京东的风险
但其实这套所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当下的京东物流收入体系中还有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捆绑京东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京东物流按照是否使用仓储或存货管理相关服务(即仓配服务)把客户划分为两类: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和其他客户。
其中,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主要来自京东自营模式和POP平台(京东第三方平台)下的FBP模式,其他客户主要源于京东物流对外开放招揽的快递生意。
其中,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收入占京东物流总收入的大头,年至年,京东物流这部分客户收入分别为.51亿元、.37亿元、.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90.2%、83.9%、75.8%。其中京东物流来自京东自营的收入占比从年的70.9%、年的62.2%降低至年的53.9%。
问题是,尽管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收入接近“半壁江山”,但与京东集团相关的收入不仅来自自营模式,还有POP平台下的FBP模式。
也就是说,京东物流所谓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75.8%的收入,其实都与京东集团相关。这意味着,京东物流的业务看似改变颇多,但骨子里依然对京东集团的依赖程度较高。
而由于京东物流70%以上的业务与京东集团有关,因此,京东物流的成长空间,主要取决于京东平台自营业务的发展和第三方业务的开放程度。
另外,来自POP平台下的FBP模式的收入是来自京东自营收入和一体化供应链其他客户收入占比之间的差距,在年、年和年分别为19.3%、21.7%和21.9%。
从这样一个几乎是比较稳定的收入占比差距可以看出,不管京东物流的报表写得多么华丽,但其实他们在京东平台三方业务上面的收获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努力下了很多功夫,但结果基本上跟三年前持平。
数据显示,目前京东集团因用户增长陷入瓶颈期,其营收增速逐渐见顶,高增长势头不再。年财报数据显示,京东集团29.28%的营收增速远低于阿里巴巴的34.02%和拼多多.98%的同期数据。
换句话说,京东物流受京东平台发展的约束非常大,一旦京东平台发生重大的业务风险,京东物流的业绩肯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当然,刘强东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早为京东物流定下了另外一条破局之路。
定以储代运的问题
年初,刘强东就提出将京东物流现在的一体化供应链能力覆盖到制造业上。年3月京东就把京东物流定位正式升级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而进入年,京东物流更是在制造业供应链领域频频出手。
1月,京东物流研究机构发布《供应链变革下的制造挑战与物流应对》报告,针对供应链变革如何挑战制造业、制造业变化与物流挑战、产业链和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路径等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