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如何在圣诞夜拍出最奇幻的照片时尚芭莎

发布时间:2023/2/7 17:22:02   

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摄影作品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这句来自美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ManRay)的名言,非常准确地道出了超现实主义摄影的特点。而当我们掌握了这种摄影风格,赢得这个圣诞夜朋友圈摄影大赛的概率应该会增加很多!

从记录再现到创造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种形式主义的摄影流派。这一流派的摄影家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探索人类的“心灵世界”。

曼·雷《GlassTears》

曼·雷《BlackandWhite》

作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一种类型,超现实主义摄影充分表现出了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即精神的自由性。正如法国作家布勒东(AndreBreton)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写的:超现实主义是人类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

摄影师吉尔伯特·嘉辛摄影作品

摄影最初以其强烈的纪实性和完美的再现性为世人所惊艳,而现实性一直是摄影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但随着一战大背景下个人理想主义的覆灭,艺术家的怀疑倾向愈发浓烈,进而产生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以期待其对抗令人厌恶的现实。

摄影师山本悍右摄影作品

柏格森(HenriBergson)的直觉主义、黑格尔(G.W.F.Hegel)的辩证法和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精神分析学,为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和心理学基础。而超现实主义摄影则试图改变纯粹对现实的记录,注重表现幻想的梦境世界。

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作品

英文中的“影像”(image)和“想象”(imagine)有着同样的词根,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向世人传达着影像的超现实魅力。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则通过拍摄准备和暗房制作去实现了自己的幻境。

摄影师比尔·布兰特摄影作品

摄影“导演派”

摄影师在拍摄前布置拍摄场景,以及被摄对象的表演方式就是一种实现幻境的手段,而使用这种手段的摄影师则被称为超现实主义摄影的“导演派”。

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摄影作品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Halsman)是来自美国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家,他是摄影“导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原子的达利》是他精准导演思维和精湛摄影技巧的浓缩体现。

菲利普·哈尔斯曼《原子的达利》

据哈尔斯曼记述,这幅最终呈现在大众眼前的作品经历了长达六个小时的拍摄。拍摄前,摄影师用细铁丝悬挂起画架,他的妻子将椅子举在空中。拍摄过程中,根据哈尔斯曼的口令,他的助手抛起黑猫、泼出清水,然后达利跳起来。经过28次抛出、泼水、跳起的结果,最终拍成了令哈尔斯曼感到称心的作品。

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摄影作品

正如哈尔斯曼本人所说:“我将心理学应用于摄影,更加注重摄影本身的过程。在纪实的过程中你无法介入,但我也无法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目击者。我希望激起对方,让对方兴奋起来,或者通过提问让我的对象完成更有兴趣的表达空间。”

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摄影作品

与哈尔斯曼相比,美国女摄影家桑迪·斯各格兰德(SandySkoglund)则把场景布置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她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布置场景,在特殊场景中反复表现某种物体或者动物,以获得一种扑朔迷离的梦幻效果,她最终会同演员一起完成拍摄。

摄影师桑迪·斯各格兰德摄影作品

某种意义上,这些通过事先设置场景或者人物的摄影师与影视导演是具有相似性的。他们通过前期的精心设置和拍摄技巧达到成片效果,展现出现实之外的夸张梦境,他们或许在表现形式上脱离实际,但在内涵上却更贴近现实。

摄影师桑迪·斯各格兰德摄影作品

特殊的暗房技术

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摄影师是使用诸如蒙太奇、多次曝光、透明底片叠印和多底叠放等特殊的暗房技术来制作照片的。蒙太奇摄影将影像元素通过剪切、组合和拼贴的方式,集中在一张底片上,经过翻拍和暗房处理形成新的完整的照片。

摄影师杰瑞·尤斯曼摄影作品

摄影蒙太奇将大家熟悉的现实场景变成支离破碎的片状,然后根据需要重新组合,实现新的奇妙意象。超现实主义是摄影蒙太奇的重要表现模式之一,而英国的超现实摄影大师和摄影暗房特效大师尤斯曼(JerryNormanUelsman)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摄影师杰瑞·尤斯曼摄影作品

在没有电脑和Photoshop软件的时候,尤斯曼通过通过暗房制作,在放大机下将不同底片上的影像叠合为一幅画面。而他的作品之所以在当今依然被大家推崇,其原因不仅是其中高超的制作技术,更是作品中展现出的美学性和思想性。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

另一位英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大卫.霍克尼(David·Hockney)则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拼贴摄影作品,即“霍克尼式拼贴”。霍克尼的作品强调局部不完美的对接,他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题材采用多角度拍摄后进行立体地自由拼贴,最终形成如同马赛克一般的画面感。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摄影作品

科技让超现实更轻松

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暗房操作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依靠电脑软件的强大功能和鼠标键盘的简易操作,摄影师可以把复杂的场景设置和暗房制作过程无限简化,同时可以达到更加完美的预期效果。

摄影师本·固森摄影作品

本·固森(BenGoossens)是一位比利时摄影师,他以自己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风格闻名于世。他曾经用传统的暗房技术营造“超现实主义”的视觉效果,之后开始使用Mac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进行加工,摄影师说他从Photoshop的第一版就开始使用了。

摄影师本·固森摄影作品

后期制作为本·固森的作品提供了技术支持,但作品本身蕴含的意味则完全是摄影师本人的经验和激情所得。他沉迷于自己的超现实主义世界,通过照片去展现故事,创作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影像。

摄影师本·固森摄影作品

乌克兰摄影师奥列格(OlegOprisco)的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有着少女般梦幻的感觉。他的摄影作品色彩柔和,朦胧中传达着一种强烈的情感,而构图和人物造型则本着为主题服务的原则恰到好处地营造氛围。

摄影师奥列格摄影作品

他的作品非常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关于孤独、冷漠、希望和爱的主题,在精心设计的场景和后期制作中充分展现出来,作品用冷静的画面来展现丰富的内涵,耐人寻味。

摄影师奥列格摄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直觉的自由,展现的是对艺术和生命的永恒追求。艺术家将不可能的幻境通过摄影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绝不是简单的拼凑或者表象上的设计就能完成的,而是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心灵的创造,这也是艺术不朽的延伸。

[监制/齐超]

看不够的明星精选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2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