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拍照时,黑白滤镜千万别瞎用,小心变成大

发布时间:2023/2/21 1:40:01   

前天,有人私信问我,黑白滤镜和把饱和度降到-变成黑白,有什么区别。

我简单的解答了一下,后来想了想。

这个黑白滤镜,确实没有好好讲过。

而黑白,也的确是后期的时候,大家常用,却经常忽视“黑白”与“黑白”之间区别的滤镜。

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详细的聊一下。

01

那对于很多人来说,照片转黑白,没有任何操作难度可言。

专业的,用snapseed,点击黑白滤镜。

懒一点的,甚至都不用修图软件。

直接点击手机自带的修图功能,选择黑白滤镜,就OK了。

所以,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

这样的理解对吗?

绝对不对!

比如,我们看这张照片。

彩色的时候,是这样的:

转成黑白,是这样的:

感觉转成黑白之后,还没有彩色好,因为没有了色彩的对比,照片变得非常平淡。

但是,转成另一种黑白呢?

是这样的:

可以放到一起来对比:

大爷的肤色变得黝黑,暗部的阴影变得更有对比。

给人传递出一种市井、操劳、沧桑的感觉。

这样的照片就比彩色照片,更有质感。

而跟直接转黑白的照片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

02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黑白,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这就是今天要说的,黑白滤镜在人像摄影上的区别。

在这里,你需要明白的一点是,所谓“黑白滤镜”,黑白和滤镜,是分开来说的。

当你用snapseed打开一张照片,点击黑白滤镜。

你会在里面看到三个按钮。

最左边的,就是滤镜按钮。

点开它,你可以看到中性、红、橙、绿、蓝几个不同的选项。

而这几个颜色,对于人像在黑白照片中的呈现,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03

这5种颜色,在人像上的应用,可以以黄绿为分界线。

黄色以左,越往左,人像的肤色越浅,越白。绿色以右,越往右,肤色越深。

用这张照片举个例子。

照片拍摄的是一位画画的女士。

如果在黑白之下,使用中性滤镜,那么,照片中,各种颜色的黑白呈现是比较中性、平庸的。没有太亮的,也没有太暗的。

但是,当我使用了黄色滤镜,你就会发现,女士的肤色变白了。

而当使用橙色、红色,女士的肤色会越来越亮、越来越白。

而当我使用了绿色滤镜,女士的面部就会变暗,而使用了蓝色滤镜,他的脸甚至会变黑。

那么,如果当我希望刻画的是一个人物,尤其是一位女性时。

自然是白肤色比较讨喜。

调完左边的颜色滤镜,我们再来看一下右边的模式调整,在这个调整里,可以看到几种对比模式。

其实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们的差别,比如中性——就是明暗对比比较平庸的,而明亮,就是高亮风格,昏暗,就是偏暗风格。

那么,借助对于肤色的选择和明暗的对比取舍,就可以打造出一张风格更为强烈的人像照片。

可以与直接转黑白的照片对比一下:

04

那我们知道,通常来说,在人文类的照片中,黑白滤镜运用的比较多。

人文照又离不开人,所以,就可以借助黑白滤镜的不同,来实现个人的创意。

现在再看回开篇的那张照片。

如果想让其显得更沧桑一些,无疑,使用红、黄、橙的滤镜,让大爷白白净净的就很不合适。

那么,在调整黑白后,使用绿色的滤镜,就会使其看起来像是饱经风霜。

后期再选择高对比的呈现方式,照片就会很带感。

再看一张照片,是文具店里选书的小姑娘。

如果调整成黑白,因为书本很白,那小姑娘们的脸色,就会相当的暗,显得很脏,而作为主体,暗色系给人一种内收的感觉。

这时,如果我使用红色滤镜,小姑娘的肤色,就会变白。再结合一点暗角,主体就很明亮,很突出。

事实上,因为每个人的肤色都不同,所以,直接转成黑白而不加调整,效果往往不能如意。

比如这张照片,如果直接转黑白,那大爷的脸比衣服黑太多,看起来就有些别扭。

但使用颜色滤镜调整以后,衣服和脸的明暗深浅会更和谐,照片看起来,也会更和谐。

而利用对比模式的选择,我们也可以决定,照片中的明暗对比程度,有一些照片,如果就是为了刻画明暗,刻画对比,那么,使用高对比的模式,画面也会更有冲击力一些。

今天,讲的是黑白滤镜之下,不同模式之于人像摄影的区别。

实际上,黑白滤镜对风光照的呈现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这方面的内容放到之后再单开一文详细讲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3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