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优势 >> 从艺术模特到战地摄影记者
《艺术家的宿命》曼·雷根据丽·米勒头像所作油画年
作为曼·雷的模特、情人和学生,丽·米勒在摄影上受曼·雷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那个年代,照相机、印相机、放大机是少数人的工具,特别是传统照相机没有自动曝光功能,加上暗房技术,可以说,摄影在那个时代,首先是一门技能,或者说是一门手艺,然后才可能上升为艺术。有了摄影基本功,在摄影创作上,丽·米勒首当其冲受曼·雷的超现实主义影响。
然而丽·米勒是女人,是一位颇为传奇的女人,她对摄影的理解和把握,更多地来自一个女人的艺术直觉。通观她的摄影作品,和她同时代的个别人的看法一样,我认为她的摄影作品更少超现实,更少技巧,因而更接近摄影的本质。她的摄影成就一点儿也不比曼·雷小,甚至有所超越。
丽·米勒自拍像年曼·雷的卓越艺术创新才能,不仅使他成为世界级的摄影师,而且他的工作室培养了一批摄影人才。当丽·米勒成为他的摄影和绘画模特后,可以想象丽·米勒的美是怎样激发了他的创造性,在一个崭新的高度激发他完善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理想。丽·米勒不是kiKi,丽·米勒因为自己的天赋、性格、经历等原因,注定她不满足于做模特的现状,她有自己的追求。只要把丽·米勒的摄影作品与曼·雷的绘画甚至摄影作品相比,就不难发现,丽·米勒对曼·雷的创作方法有所修正。她的作品未必超现实,而她的传奇生涯,又的的确确是超现实的。米勒的儿子安东尼谈米勒时说得很到位:“一旦你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你永远是个超现实主义者”。
丽·米勒(LeeMiller,—)原名伊丽莎白·米勒,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波奇普希(Poughkeepsie)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西奥多是机器制造公司经理、工程师,酷爱摄影。米勒从小就做父亲的摄影模特,直到21岁。8岁那年,米勒曾因故被父母暂时寄养在父亲的朋友——一个纽约布鲁克林的中产阶级人家。在那里,遭到了那家正在海军服役的儿子的性袭击,而且染上了性病。两周后,西奥多让米勒裸身站在自家房子前,拍下了一张名为“十二月的黎明”的照片。也许这是心理疏导的内容之一,医院治疗。心理医生告诉米勒,性只是一种机械运动,与爱无关…
丽·米勒的童年生活优越,然而成长的环境却是“另类”的。她的哥哥约翰是异装癖,她的母亲曾经试图自杀,她自己不仅8岁时被强奸,而且因为喜欢恶作剧,几乎被每一个就读过的学校开除。她不是乖乖女,却是宽容父亲的掌上明珠。18岁的米勒被父母送到了巴黎的学校。当时的巴黎,是欧洲的文化中心,各种艺术流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丽·米勒受其影响而噪动,她回国说服双亲,如愿以偿地进入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ArtStudentLeague),正式注册成为艺术学院的学生。她在纽约街头与出版大亨康泰·纳什(CondeNast)的邂逅,促成她抓住了和Vogue杂志主编的面试机会,从此开始了职业模特的生涯。米勒开始出现在Vogue杂志的封面上,她成为当时著名摄影师们的当红模特。
成名、走红、嫁富翁,应该是理想的了。丽·米勒不这样想。她童年就从他最爱的父亲那里接受了摄影的启蒙训练,她决心成为一名摄影家。年,她突然告别了灯红酒绿的名利场,重新跑回巴黎,并拜访了摄影家曼·雷。她被曼·雷的管家告知“主人长期外出”。但就在丽·米勒无奈地走进一家咖啡馆的时候,“就好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曼·雷从螺旋楼梯慢慢爬上来,一步一步走到了我的身边。超常的体态,漆黑的眉发,简直像一头公牛。”“从今天起我就算是您的学生啦!”丽·米勒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39岁的曼·雷与22岁的米勒从此开始了一段师生和情侣的浪漫生活。
丽·米勒取代“蒙帕纳斯的女王”Kiki成了曼·雷的私人模特、助手、情人和艺术上的合作者。丽·米勒的艺术直觉、从父亲那里受到的熏陶、对机械和技术的好奇心以及理解力…丽·米勒的艺术潜质很快就在与曼·雷以及众多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碰撞中得到了激发和升华。从年到年的三年间,出自曼·雷的摄影工作室的数量可观的作品可以说多数是他们二人共同制作的产物。丽·米勒对她后来的丈夫罗兰·潘说:“我们在事业上真正做到了同心同德”。
曼·雷和丽·米勒曼·雷拍摄的丽·米勒手持禄来照相机的丽·米勒年摄于埃及
丽·米勒 摄 年或年丽·米勒对时间与空间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巨大的金字塔的塔尖阴影覆盖了画面的二分之一,阴影中还有清晰的细节层次。
丽·米勒 摄于埃及 年这是丽·米勒眼中的太空形象。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丽·米勒的这幅作品,也不得不惊叹她的艺术天赋!混沌宇宙,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清晰又朦胧,人类撕开一个口子,又能洞见几许?
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战地记者丽·米勒
年二战爆发,米勒作为女性战地记者之一随盟军进入欧洲战场。巴黎刚一解放,米勒就去拜访毕加索,毕加索说米勒是他见到的第一个盟军。之后,米勒又随盟军攻占慕尼黑和解放达豪集中营。米勒在达豪集中营拍摄的新闻照片在后来的纽伦堡大审判中被作为纳粹种族灭绝的最早目击证据。
神奇的是,米勒参观位于慕尼黑的希特勒行宫,立即躺进希特勒的浴缸里洗澡。《生活》杂志的记者戴夫·佘曼(DaveScherman)立即拍下了他的情人兼战友米勒沐浴的镜头。这幅图片享有盛誉,被誉为是“超现实主义的生动例子”。
戴夫·佘曼(DaveScherman)摄 年
丽·米勒 摄 年在盟军占领德国城镇利普兹格的前夜,这个莱比锡的女孩刚刚与她的双亲服毒自杀了。德国失败了,她尽到一个德国人应尽的义务,承担了一个德国姑娘无法承担的责任,仓促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看过这张死亡照片,你不能不被丽·米勒的艺术天赋折服,照片在视觉的黄金分割点上,一粒钉缀沙发的纽扣脱落了,这一偶然的景象,似乎意味着小小的美丽生命的结束,也透露出一种属于全人类的悲哀,政治或者战争与她无关,却强迫她去死。不合身的军大衣、醒目的红十字臂章、安详地躺在厚实的落满灰尘的皮沙发上,好像是在熟睡。凡此种种,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丽·米勒 摄 法国圣马洛要塞上的炮火 年作为战地记者,拍摄炮火的构图不是这样的,起码要把相机伸出去,回避掉栅栏和门窗。丽·米勒有自己的鲜明风格,这幅炮火图,也是超现实主义作品。
盟军胜利后,丽·米勒看望毕加索丽·米勒 肖像 毕加索 年在毕加索眼里,米勒一头绿发,活泼的侧面上眼球内陷,一颗泪珠顺着红色眼眶滴下来;蓝色的耳垂上是蓝色耳钉;她咧着嘴露出牙齿,挤出一个狞笑;她双肩耸起,两个硕大的乳房夸张地膨胀着要冲破棕色外壳的束缚,而她的身体深不可测…
新鲜的刺激是丽·米勒和她周围的摄影家、画家、诗人艺术创作的酵母。
对于丽·米勒来说,不仅是艺术创作,同样还包括情人。然而令她终生心仪并且感到温暖的男人只有一个,这就是她的父亲。也许,是她的父亲给了她真正的摄影启蒙,并且能真正包容她、疼爱她。如果把丽·米勒的传奇生涯与她的摄影作品相比,其人生更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战争、时尚、男人、婚姻…,正是她超现实人生的各种幻想和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