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机

平原党建引领促三治融合

发布时间:2023/1/6 15:29:14   

龙门街道军仓社区分红大会(资料图)

桃园街道后迟村举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

3月10日,平原县张华镇北白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斥资60余万元建设的炒茶加工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4月底安装完毕,5月初便可投产实验。到时候,通过对金银花的二次加工,揉茶、去湿、烘干、发酵一条龙,炒制成茶再销售,预计效益翻一番。”北白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说。

“致富不致富,关键看支部。集体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年以来,平原县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全域乡村振兴为目标,探索构建了“党建+三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打造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该做法入选全国34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全省31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和全省32个改革品牌。平原县被中央农办、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一星四化”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平原结合自身实际,对乡村治理进行了大胆探索,初步构建了“一星四化”乡村治理模式。

“一星四化”即:农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土地经营规模化、“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实现村民自治民主化、“五整治一规范”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化。

年至今,平原连续20年坚持星级化管理不动摇,以星定酬、以星定奖、以星定惩,分类抓实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星级化管理,努力把每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履行职责到位、管村治村有效、服务群众有力的坚强战斗堡垒。特别是年以来,持续创新星级化管理,以党建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去年6月29日,平原县9名村支书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双整建制”工作成效突出,被奖励为功勋支部书记。其中,已获评八星级的4名功勋支部书记,获评全县首批金星级村支书。现年63岁的桃园街道吴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平便是其中之一,他自年以来,已担任村支书33年,获评八星级党支部书记12年。

吴家庄村现有人口户,口人,耕地面积亩,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年,吴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鲁望集团,村民每人每年可拿到多元土地流转资金,解决了当地50多位农民的就业问题,村集体收入较往年增加约30万元。

“入股的土地连片平整后新增集体土地亩,耕地面积不减反增;鲁望集团通过推广良种、良法、良品,解决了一家一户效益低等问题,粮食产量连年丰产丰收。”赵建平说。入社群众在保证土地分红收益的同时,还可外出打工,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了由过去“土地分到户、不用党支部”,到现在“入社想致富、离不开党支部”的转变,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

平原以星级化管理创新为切入点,着力巩固、深化、放大基层党建优势,打造三大党建品牌。打造星级化管理品牌,提升农村党支部内生动力。在星级管理上与时俱进,以实绩论英雄,调动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在绩效考核上与时俱进,去年拿出万元,对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绩突出的支部书记进行奖励。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甜蜜事业”红红火火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增收缓慢、村级民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成了制约农村稳定发展的“拦路石”。

年北白村“两委”换届,新班子面临集体底子薄、群众致富难的困境。全村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土地分散种植投入大、效益低。

如何破题突围,带领乡亲们致富,成了刘玉国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为此,北白村党支部做出了“3年变个样”的承诺,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土地实现整建制流转,以土地为媒发展起金银花、北京菊、秋霜梨等特色种植产业。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党员干部自筹资金40余万元,购进种苗,建立烘干房,种植金银花70亩、芍药53亩,迈出特色产业发展第一步。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通过精心管理、共同努力,年北白村集体收入6万元。有了第一步的成功,该村借助上级扶持资金,又种植了秋霜梨亩,套种北京菊和杭白菊万株。去年,通过各类产业项目,村集体收入超过了70万元,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余人。

“随着村里发展特色种植,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北白村村民李学孔说,农忙的时候,在种植基地打零工,再加上流转土地的分红,他的收入比原来多1倍。

村子要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环境。北白村借助全县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五整治一规范”的东风,一手抓综合整治,一手抓环境美化。

自年以来,北白村先后拆除危房21座,填埋废弃坑塘7个,整治闲散宅基地36处,共整理出闲散地60余亩。同时,采取“三位一体”种植模式,栽种海棠余株,国槐余株,种植甜叶菊、牡丹、芍药等药用花卉余株,形成果树花一体的“五彩街道”。

“在村里闲置的土地上,种上菊花、芍药等花卉,又在村边种上了杨树。这样一装扮,村庄内外环境焕然一新。”村民肖国德脸上写满了喜悦。

现在的北白村,正逐渐将3年前的规划变为现实,产业强了起来,村庄美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村集体经济由“土地当家”向“产业腾飞”转变,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小康村”。

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品牌,提升农村党支部服务力。坚持产业立社、科技兴社、规范治社、机制活社、联合强社,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全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平原以龙头企业为牵动,深入推进三次产业优化调整、创新提质,实现三产融合。

“三务三资”报告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过去我们村最大的困难就是浇地,每年靠机井引水灌溉,费时费力。”腰站镇西街村村民代表李中华说。

去年3月,田里的小麦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时期,西街村的村民们守着河却浇不上水。原来,从河里引水的沟渠因为常年淤积,无法顺利流到农田。村集体账户拿不出钱来疏通沟渠,村民只得望河兴叹。

“全村亩土地,靠机井引水灌溉需要20多天,而河道清淤后仅需1周就能完成。”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史风顺说,庄稼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的时间决定了当年的收成,马虎不得。

史风顺在村委召开了“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邀请村民各抒己见,将会议纪要整理归纳后,向县水利局提交申请,得到了资金和设备的支持,通过深挖沟渠,河水顺利流到农田,解了西街村的燃眉之急。

年以来,平原坚持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县个村全面推行“三务三资”阳光报告会,将村里的大事小情全部进行公开。报告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村支部书记现场报告,群众有意见现场提、有困难当场说,将原来“一贴了之”的单向公开,变为“干群面对面”的双向互动交流。

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平原按照村庄自行解决、乡镇协调解决、县级处理解决3种类型,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实效。

年以来,全县共举办阳光报告会余场次,群众提出的1.8万余条质询事项全部解决到位,98.5%的村民对给予的答复表示满意。通过推行阳光报告会,搭建了群众参与决策村级事务、落实村民议事制度的平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民主协商机制逐步形成。

同时,全县所有村庄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全面启动乡镇(街道)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建成了个文明村。其中,省级文明村26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深入实施“四德工程”,积极开展“最美农民”“乡村好人之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身边榜样引领乡村新风尚。依托13个镇级文明实践分中心和个村级文明实践站(所),组建支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讲评帮乐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实践,真正将‘一星四化’打造成为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发展有效载体,在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征程中,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平原特色的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说。

□本报记者屈大鹏本报通讯员郑卫华嵇磊辛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8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