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www.bdfzkyy.com/歼-8本来就是歼-7放大版,当初我们航空技术实在是眼高手低,自己设想的歼-9弄不出来,只能做到放大歼-7的水平。年的时候,因为中苏交恶,我国的外部形势相当严峻,为应对紧张局势,空军进行一次“航空大会战”,研讨制定下一步战机研发计划。最终同时制定两款战斗机作为歼-7之后的下一代战斗机,分别是歼-8和歼-9。歼-8是在歼-7基础上进行放大,由沈阳所负责,使用两台歼-7战斗机使用的涡喷-7发动机,可以说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这种方案相比较来说,技术难度低,风险相对较小,预期在60年代末就可以投入服役,可以解决空军的短时期燃眉之急。而歼-9则是中长期发展预案,最初也是沈阳所负责,后所任务太多过重,转交给成都所负责。该方案最初是使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和大推力涡喷发动机,后来所非常大胆的修改为鸭翼布局和使用涡扇-6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由单纯的截击机变成具有高性能的战斗机。军事博物馆里的歼-8原型机当时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我国航空设计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可以设计出一些不错的成果,但是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水平根本无法支撑。歼-8原型机在年7月进行首飞,从方案论证到首飞共用了4年10个月时间,在要求内交出了成果。但是随后试飞过程中,先后发生了机身结构强度不合格,机身中段出现断裂;机翼超音速不合格,会出现抖振;发动机不合格,跨音速时会出现双发停车现象……一直到年12月才完成全部试飞工作,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而最终定型则是到了年3月,但这其实只是打通了试验室生产的技术环节,安排工业生产时间是到了年。这是我国在60~70年代很多航空设计方案最终下马取消的主要原因,工业水平真的达不到。歼-7一直到80年代我国与西方技术交流后才最终成熟从实验室到工厂这一环节我们同样问题很大,老工人可以凭借经验和手艺打磨出一些符合要求的合格零部件,但是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就抓瞎了。我们虽然在年就完成歼-7试飞,年开始批量生产。但是工艺并不稳定,到了对猴反击战时才敲打出大概架,还送给阿尔巴尼亚和曹县一部分,这也是为了当年要大造一万架歼-6的原因,因为我们当时工业水平差不多也只有歼-6这种前苏联50年代中后期水平。单纯把一款战斗机进行放大,改双发版,我们整整用了20年时间,这才是我们当时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眼高手低,在苏联两只手扶着时觉得走路还比较简单,等人家手一放,就要体会到在跌倒中成长的艰辛。实际上苏联在50年代末也有过把米格-21改双发,用来拦截美国超音速轰炸机的想法,那就是E-和E-“大米格”。苏联人只用了3年就完成首飞,而且2.65马赫的最高速度和米的飞行高度都要好于歼-8,而苏联取消这种战机装备的原因是因为搞出更好的经典的“不锈钢怪杰”米格-25。而与歼-8同时立项的最终解决方案歼-9,更是无法着落,所虽然先后四次大改设计,但没法弄出来啊。不说别的,涡扇-6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就弄不出来,而且这孙子的研发机构还弄虚造假严重,最后接连坑死歼-9和强-6两个项目。但是万幸的是,所在歼-9的气动研究成果,最终升级转化到歼-10项目之上,歼-10的气动构型原型就是来源于歼-9IV-B设计方案。不过歼-8战斗机的后续升级项目,歼-8II则是参考借鉴了米格-23的设计进行修改。当年埃及转投美国后,跟苏联关系恶化,我们接单帮埃及维修其苏式装备,埃及送给我们几架米格-23。歼-8II的两侧进气道以及腹鳍借鉴了米格-23的设计,歼-8II这种改进之后,外形上也跟歼-7/米格-21的机首进气差异甚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