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资源 >> 金融委会议提振市场信心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针对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行业、中概股、平台经济,以及香港金融市场稳定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随后,银保监会、证监会、央行、财政部、外汇局等随后先后公布多项稳定市场预期的举措,并将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长期资金入市。
此次金融委专题会议的召开,极大的提升了市场的信心,化解市场悲观预期,推动A股、港股以及海外中概股大幅反弹。
那么,会议传递出哪些积极信号?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中概股、港股市场以及房地产风险?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有何重要意义?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员,公募基金又将如何发挥自身作用?
杨小松表示此次金融委专题会议更加明确了当前的政策方向,随着地方政府和各部委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积极落实,相信中国经济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长期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相对更加优秀的投资回报表现,还具备投资周期长、投资风格稳健等特征,对于提高资本市场韧性、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二级市场投资交易、上市公司经营,以及发行定价等环节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未来公募基金应继续坚持深度研究、长期视角、价值投资,促进市场价值发现,在为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向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行业聚集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资本市场发挥好优秀企业资产证券化和社会财富金融化的枢纽作用。
一、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一定下行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海外地缘政治风险的升温等。由于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供应链也遭到了明显的破坏,通胀压力明显抬升,海外货币政策退出宽松。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但我们也看到,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正在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货币政策发力前置,连续的降准降息有效推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提质增效,专项债发行和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加快;房地产政策合理纠偏,保障合理的住房购买需求等等。随着国内稳增长措施的落地,开年的经济数据也出现了明显回暖,经济下行风险得到一定缓释。3月15日统计局发布了1-2月份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2月份宏观经济运行相比年底有所改善。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投资、消费、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2.2%、6.7%、13.6%。应该说这个数据所呈现的经济开局是不错的,但是由于1-2月份本身是经济活动的淡季,后续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测。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的局势可以概括为短期有压力、内生有动力、政策有潜力。短期有压力,指的是经济存在结构性压力,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服务业;内生有动力,指的是全球新冠疫情对各国产业链和宏观动员能力进行了一次系统检验,应该说我国的答卷是最好的,这也是我国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和潜力的体现;政策有潜力,去年我国利用经济恢复的时间窗口,压降了宏观经济杠杆率8个百分点,为今年和之后的积极政策留足了空间。
此次金融委专题会议更加明确了当前的政策方向,政策要切实有力,即时回应市场关切,稳定市场和稳定经济一样重要,尤其是稳定预期。随着地方政府和各部委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积极落实,我们相信中国经济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二、如何看待当前的中概股?
自年春节以后,中概股步入下行通道,三月份以来加速下跌,特别是过去一周上演了极致的“过山车”行情,波动剧烈,也扰动着国内外投资者信心。3月16日金融委专题会议的正面表态释放积极信号,稳定了市场情绪,推动中概股大幅反弹。
对于当前中概股市场,我们保持谨慎乐观态度。主要有3方面原因:
第一,过去一周引发中概股下跌的因素主要是中概股退市风险带来的投资者提前卖出,但随着中美监管机构的良好沟通,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我们认为整体谈判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能达成协议的概率较大。这次事件反而加速了中美双方在监管方面的谈判、合作进程,我们认为谈判结果在年内有望达成。
第二,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支持企业赴境外上市,承认了中概股的地位。证监会昨天也表态“抓紧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新规落地,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我们预计已经暂停9个月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通路也将重启,这将有助于稳定境外投资者情绪和企业融资的预期。
第三,我们也不是对中概股全面乐观,而是坚持基本面研究、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思路,选取在全市场范围内具备竞争力的个别公司进行投资。中概股这个范围很大,有接近家公司,覆盖互联网、科技、消费、医疗等多个领域,每家公司的公司质地也不同,昨日晚间美股的集体上涨更多是空头平仓带来的报复性股价修复。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中概股此次危机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引发的危机,与企业基本面无关,本次事件反而推动了监管达成协议的时间表、推动了中概股IPO的重启进程,对整体市场长期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次流动性风险带来的中概股大幅回调也提醒我们未来要提升海外资产的抗风险能力,避免产生连锁反应,将风险传导至整个中资领域。从长期出发,我们建议尽快推动中概股在香港或者国内的上市进程,改变海外机构在中概股股东结构中“一股独大”的现状。
三、如何看待当前的港股市场?
我们认为港股近一周的大幅波动是受到美股中概股风险蔓延造成的。由于目前超过20家中大型中概股已经在港股两地上市,且两地股票可以自由转换,因此两地股票往往价格保持高度联动。美股中概股市场连续三天的大幅下跌将对应港股股价拉低,造成科技、创新药等板块的恐慌性卖出,进而影响其他板块的市场情绪。由于中国市场普遍占外资整体仓位比例不高,因此在此期间,也不排除个别外资降低中国市场仓位,进行提前避险。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未来几个月,国内外疫情会逐渐缓解、俄乌战争引发的原材料上涨大概率不会持续,在未来1-2年的中期维度,中国经济逐渐向好、部分中概股会进入港股通得到新的流动性支持。另外,目前港股市场估值已经达到历史极值低位区间,因此,我们在中期维度内对港股市场持相对乐观的观点。我们也会尽量规避风险、把握机会,遵循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在长时间维度下为投资者努力创造超越港股市场的超额收益。
在此次金融委专题会议的表态中也传递出对于港股市场支持的态度,港股市场已经逐步成为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内优质上市公司会成为港股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
四、对于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有何看法?
根据南方基金投研部门的测算,城镇房地产占中国居民总资产的61%,市场价值达到万亿元。除此之外,房地产的投资、销售对于上下游产业链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因为房地产风险是我国经济最大的潜在系统性风险。此次金融委专题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重要,极大稳定了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维护了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趋势。
年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经营、债务风险,多为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导致,不影响行业整体长期健发展。但在地产销售不振、境内外地产债动荡的背景下,也引发了一些短期挑战,信用压力逐渐蔓延到一些优质民企。这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收紧、购房者预期出现短期波动。
本次会议及时且充分回应了市场关切,在坚持了“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同时,强调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会议召开后,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等部委积极发声,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随着后续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房地产企业经营、债务风险将得到有效化解,行业将回归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长期趋势。
我们也观察到,政策在积极稳定市场预期的同时,也进一步压实了房地产企业的股东责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风险处理原则,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助于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对于后续政策执行,我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以市场化手段、针对性解决当前地产企业面临的偿付压力;二是提高房地产市场各参与方的政策协调性,避免流动性压力下各自为政;三是从保障民生的角度,推进房地产行业创新发展和结构转型,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如大力推动长租房、保障房建设),重塑和稳定居民对商品房市场信心。
五、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将对推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有韧性”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韧性一方面取决于深度,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能够广泛的参与到市场中;另一方面取决于广度,有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目标的投资需求。长期机构投资者是市场深度的重要一环,因为投资者类型的差别,不是人的差别,而是资金久期的差别。我们全部A股的年化换手率大概3.1倍,蓝筹股沪深指数的换手率大概1.6倍,而美股标普的换手率只有0.5倍。当然也不是说换手率越低越好,因为交易还是要有一定的活跃度。但是显然过高的换手率容易导致市场波动放大,而过高换手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钱。长期机构投资者不仅拥有相对更加优秀的投资回报表现,还具备投资周期长、投资风格稳健等特征,对于提高资本市场韧性、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理念,促进市场稳定发展。机构投资者往往是参与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专家,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