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大机 >> 放大机市场 >> 韩立明把握市情特点放大优势特色以发展都市
一、牢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嘱托,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战略问题。南京虽然是粮食主销区,但落实“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要求须臾不能放松。近年来,南京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9.6亿斤以上,蔬菜年产量万吨左右,今年夏粮再获丰收,预计总产、单产分别增长7.1%和1.5%,秋粮种植已全部到位。衡量粮食安全的底线是否守牢,首要评判标准是保面积、保产量的任务是否落到实处。南京将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同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到“十四五”末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70%。压紧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持续抓好重要农副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城市平稳有序运行。
二、聚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的目标,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南京初步构建了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衍生加工业为重点、都市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加快形成。未来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南京将持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智慧农业,培育发展一批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的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优化“食礼秦淮”“固城湖螃蟹”等区域公用品牌服务,不断提升“宁”字号农业特色产业品牌价值。健全完善“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一村一品”为目标,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着力壮大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型融合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放大乡村生态宜居价值,挖掘乡村风情、乡愁记忆、诗意栖居的独特魅力,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保护、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环境,努力打造成城市生态涵养区和创新创业空间,为现代智能、环境治理、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提供理想栖息地。
三、扛起“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重任,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南京发展农业科技具有得天独厚的禀赋,国家级农高区、农创中心建设初显成效,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1%。我们将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快构筑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创支撑。加快推动国家级农高区、农创中心联动发展,持续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迭代转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南京首试首用,增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后劲。强化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高质量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推进联合靶向攻关和重点突破,建好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南京固城湖河蟹产业技术研究院,破解农业科技与生产“两张皮”问题。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推动优质农机装备和农技、农艺服务进村入户,进一步提升都市农业科技内涵。
四、落实“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用改革创新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南京把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已培育发展余个家庭农场、多家农民合作社、多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流转的耕种面积超过万亩,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稳产保供任务。我们将围绕“扩面、提速、集成”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序实施农村“三块地”改革,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力军作用,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培育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利润,引领更多小农户迈向现代大农业的发展轨道。
作者: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
延伸阅读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以乡村规划引领打造陇原“富春山居图”重庆市委副书记吴存荣: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奋力谱写重庆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明: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图片:新华社监制:李朝民编辑:李忆宁(见习)